申仲义录事杭州来议论慷慨风节可喜作此以赠

客来试问钱塘事,冠盖都非旧日人。 尚喜西湖堪种菊,不知东海欲扬尘。 手题王粲《登楼赋》,头戴陶潜漉酒巾。 如此江山如此客,政须倾倒洞庭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冠盖:古代官员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员。
  •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著名湖泊。
  • 王粲《登楼赋》:王粲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其《登楼赋》是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 陶潜漉酒巾:陶潜即陶渊明,东晋时期的著名隐逸诗人,漉酒巾是指他用以过滤酒的布巾,象征其隐逸生活。
  • 洞庭春:指美酒,洞庭湖地区产的春酒。

翻译

客人来访,询问钱塘江的近况,发现官员们已非昔日之人。 我仍然喜欢西湖,足以种植菊花,却不知东海是否即将扬起尘埃。 亲手题写王粲的《登楼赋》,头上戴着陶潜的漉酒巾。 面对这样的江山和这样的客人,正需要倾尽洞庭春酒来畅饮。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旧日与现今的官员,表达了对时世变迁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西湖种菊、东海扬尘,以及手题《登楼赋》、头戴漉酒巾,都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统的珍视。最后,诗人以洞庭春酒作为倾诉情感的媒介,展现了与客人共饮、畅谈的豪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谢应芳

谢应芳

元明间常州府武进人,字子兰。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