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己亥六月游壶山宿真净岩访忠门西江陈公江亭
树下松扉绝点埃,何须海上觅蓬莱。
十年客鬓尘中改,六月襟怀酒后开。
云影不随飞鸟没,江声偏逐晚潮来。
干戈满眼风尘暗,欲别西山首重回。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正己亥:元朝至正年间的己亥年,即公元1359年。
- 壶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作者游历之地。
- 真净岩:地名,可能是壶山中的一个景点或寺庙。
- 忠门:地名,可能是指真净岩附近的一个地方。
- 西江:地名,可能是指忠门附近的一条江河。
- 陈公:人名,可能是当地的一位名人或官员。
- 江亭:建在江边的亭子,供人休息观赏江景。
- 松扉:用松木制成的门,此处指简朴的门户。
- 蓬莱:神话中的仙境,比喻理想中的美好地方。
- 客鬓:旅人的鬓发,指旅人的年纪和经历。
- 襟怀:胸怀,指心情和抱负。
- 飞鸟没:飞鸟消失不见。
- 干戈:古代兵器,比喻战争。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或世事的纷扰。
翻译
在至正己亥年的六月,我游历壶山,夜宿真净岩,拜访了忠门的陈公,并在西江边的亭子中休息。
松木门扉下,尘埃不染,仿佛无需去海上寻找蓬莱仙境。 十年的旅人岁月,鬓发在尘世中渐渐改变,六月的胸怀,在酒后敞开。 云影并未随着飞鸟消失,江声却随着晚潮传来。 眼前是战乱和风尘,我欲告别西山,却频频回首,依依不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壶山真净岩的游历经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松扉绝点埃”与“何须海上觅蓬莱”形成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欣赏。后句通过“十年客鬓尘中改”和“六月襟怀酒后开”抒发了时光流逝与心境变化的感慨。结尾的“干戈满眼风尘暗,欲别西山首重回”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卢琦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卢琦
元惠州人,字希韩,号立斋。顺帝至正二年进士,授州录事,迁永春县尹,赈饥馑,止横敛,均赋役,讼息民安。十四年,农民军数万人来攻,被击退。改宁德县尹。历官漕司提举,以近臣荐,除知平阳州,未上卒。有《圭峰集》。
► 260篇诗文
卢琦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六月姚江舟中 》 —— [ 明 ] 霍与瑕
- 《 晚夏闻蝉寄 》 —— [ 唐 ] 李端
- 《 王叔武示忠州张使君德远近诗次韵三首 》 —— [ 宋 ] 曾协
- 《 水调歌头 · 壬子季夏,海宁朱人远、大梁周雪客、云间宋楚鸿、周鹰垂、王季友、武林卓永瞻、同邑叶元礼,置酒寓斋,招同武塘曹掌公雅集,时掌公初至都门,雪客将归大梁,余南游钱塘 》 —— [ 清 ] 徐釚
- 《 六月雨凉忆去年避暑高座寺介立上人院因以寄怀 》 —— [ 清 ] 邢昉
- 《 痔不可车旬日乃造于东园春葩向残夏英欲起慨焉动于老怀再赋绝句十首 》 —— [ 明 ] 李梦阳
- 《 六月菊 》 —— [ 元 ] 范梈
- 《 送王西枢出镇郑圃八首 》 —— [ 宋 ] 贺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