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范山长

晓色冯公岭,春风庆朔堂。 亲庭白云外,书院碧山傍。 雀啄飞花柳,鸠鸣结椹桑。 诗书有世泽,簪笏继朝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冯公岭:山岭名,具体位置不详。
  • 庆朔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亲庭:指父母所在的地方。
  • 白云外:比喻遥远的地方。
  • 书院:古代的学校,多设于山林之中,供学子读书学习。
  • 碧山傍:碧绿的山旁。
  • 雀啄飞花柳:形容春天景象,雀鸟在柳树上啄食飞落的花瓣。
  • 鸠鸣结椹桑:鸠鸟在桑树上鸣叫,桑椹成熟。
  • 世泽:世代相传的恩泽或美德。
  • 簪笏:古代官员的冠饰和手执的笏板,这里指代官员或士大夫。
  • 朝行:朝中的行列,指在朝为官。

翻译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冯公岭上,春风在庆朔堂中吹拂。 父母所在的地方远在白云之外,书院则静静地坐落在碧绿的山旁。 雀鸟在柳树上啄食飞落的花瓣,鸠鸟在桑树上鸣叫,桑椹成熟。 诗书传承着世代的美德,士大夫们继续在朝中为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宁静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书院的清幽和士大夫的生活状态。诗中“雀啄飞花柳,鸠鸣结椹桑”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而“诗书有世泽,簪笏继朝行”则表达了对于文化传承和仕途的期望。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