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聪首座游升
昔年龙河帝作宫,万础搆出金芙蓉。
祝釐至命黑衣相,董役乃是乌台公。
帝乘云去师示寂,瓦砾依然化金碧。
搥钟吹螺震天地,游从每振东南锡。
聪也金鳌背上人,金翅擘海驱波神。
典座南屏万峰上,高阁瞪睨青嶙峋。
来吴欲作凤台去,词锋欲写秦淮树。
业材参天必豫章,匠石何尝后梁柱?
渺渺长江无尽流,诗成为寄波间鸥。
自昔六朝帝王州,老夫每欲东南游。
白下江山暮云合,乌衣巷陌斜阳愁。
古人销亡景物在,著我一赋商声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龙河:指帝王的宫殿。
- 万础:形容建筑的宏伟。
- 金芙蓉:比喻华丽的建筑。
- 祝釐:祈求福祉。
- 黑衣相:指高僧。
- 董役:监督工程。
- 乌台公:指监察官员。
- 示寂:佛教用语,指高僧圆寂。
- 金碧:指金碧辉煌的佛寺。
- 搥钟吹螺:佛教法器,用于法会。
- 震天地:形容声音巨大。
- 游从:游历。
- 东南锡:指僧人的锡杖。
- 金鳌:神话中的巨龟。
- 金翅擘海:比喻力量巨大。
- 波神:海神。
- 典座:主持。
- 南屏:地名,指杭州南屏山。
- 瞪睨:高耸。
- 青嶙峋:形容山峰险峻。
- 凤台:地名,指南京。
- 词锋:文笔。
- 秦淮树:指南京的景物。
- 业材:优秀的木材。
- 豫章:古代地名,今江西一带,以产良木著称。
- 匠石:指技艺高超的工匠。
- 梁柱:建筑的主要支撑。
- 渺渺:遥远。
- 无尽流:形容江河不息。
- 波间鸥:江中的鸥鸟。
- 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 帝王州:指南京。
- 白下:南京的别称。
- 暮云合:形容天色将晚。
- 乌衣巷:南京的一条著名街道。
- 斜阳愁:夕阳下的忧愁。
- 销亡:消逝。
- 商声讴:悲伤的歌声。
翻译
昔日,龙河边的帝王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万根柱子支撑起如金芙蓉般华丽的建筑。为了祈求福祉,命令黑衣高僧监督工程,而监察官员则是乌台公。帝王乘云离去,高僧也圆寂了,但那些瓦砾依然化作了金碧辉煌的佛寺。敲钟吹螺,声音震天动地,游历的僧人常常手持东南的锡杖。
聪是站在金鳌背上的人,如同金翅鸟擘开海洋,驱赶波神。他在南屏山主持,高阁高耸,青色的山峰险峻。他来到吴地,想要去凤台,用锋利的文笔描绘秦淮河畔的树木。优秀的木材参天,匠石何尝不重视梁柱?
长江悠悠,无尽流淌,诗成之后,寄给江中的鸥鸟。自古以来,六朝的帝王州,我常想东南游。南京的江山在暮云中合拢,乌衣巷在斜阳下显得忧愁。古人已逝,景物依旧,我写下这首悲伤的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宏伟的宫殿、庄严的佛寺以及壮丽的自然景观,通过对建筑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金芙蓉”、“金鳌”、“金翅擘海”等,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时,通过对南京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