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伯雨留别卷

句曲外史儒仙师,开口论事剑差差。诗律精严夺天巧,字画峭重含春姿。 一朝飘然上京邑,赤墀不拜惟长揖。名称藉藉诸公间,落纸云烟粲星日。 玺书令任西湖滨,忽思骑虎朝玉宸。大茅峰头斟北斗,剑佩色映江南春。 山经幽文与道帙,归藏灵涧之石室。小劫犹割紫琳腴,大书应按皇人笔。 鬼物守护今几年?阖户勒铭师亦仙。酒星在天照酒泉,师醉而死方陶然。 如何卧病二十日?鹤骨瘦筋神隼急。一朝返真大浣洞,西湖山空鬼夜泣。 飞墨如雾留人间,读之锵然鸣佩环。疑师不死不得见,老泪洒入秋苔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句曲外史:指张伯雨,号句曲外史,元代道士、诗人。
  • 儒仙师:指张伯雨既是儒者又是道士。
  • 剑差差:形容言辞锋利,意气风发。
  • 精严:精细严谨。
  • 夺天巧:超越自然的巧妙。
  • 峭重:形容书法笔力遒劲。
  • 春姿:春天的姿态,比喻生机勃勃。
  • 赤墀:指皇宫的台阶。
  • 长揖: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双手抱拳高举过头。
  • 藉藉:形容名声很大。
  • 落纸云烟: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如云烟般飘逸。
  • 粲星日:形容文字光彩夺目,如星辰日月。
  • 玺书:皇帝的诏书。
  • 骑虎朝玉宸:比喻冒险行事,朝见皇帝。
  • 斟北斗:比喻饮酒,北斗星象征酒杯。
  • 剑佩色映江南春:形容佩剑的光彩照亮了江南的春天。
  • 山经幽文与道帙:指山中的经文和道家的书籍。
  • 归藏:收藏。
  • 灵涧之石室:指山中的隐秘之处。
  • 小劫:佛教用语,指极长的时间。
  • 紫琳腴:指珍贵的玉石。
  • 皇人笔:指皇帝的笔迹。
  • 鬼物守护:比喻有神秘力量保护。
  • 阖户勒铭:在家中刻石记功。
  • 酒星:指酒神。
  • 大浣洞:指道教中的仙境。
  • 鬼夜泣:形容非常悲痛。
  • 锵然鸣佩环: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 秋苔斑:秋天的苔藓,比喻岁月的痕迹。

翻译

句曲外史张伯雨,既是儒者又是道士,他言辞锋利,意气风发。他的诗律精细严谨,超越了自然的巧妙,书法笔力遒劲,蕴含着春天的生机。

一天,他突然前往京城,面对皇宫的台阶,他只是行了一个长揖,没有跪拜。他的名声在诸公之间非常响亮,他的文字如云烟般飘逸,光彩夺目如星辰日月。

皇帝的诏书让他留在西湖边,但他突然想冒险去朝见皇帝。在大茅峰上,他饮酒如斟北斗,佩剑的光彩照亮了江南的春天。

他收藏了山中的经文和道家的书籍,将它们藏在山中的隐秘之处。在极长的时间里,他还在珍贵的玉石上刻字,用皇帝的笔迹书写。

有神秘力量保护着这些珍贵的物品,他在家中刻石记功,也成为了仙人。酒神在天空中照耀着酒泉,他醉死时,心情非常陶然。

然而,他突然病了二十天,身体瘦弱,精神急迫。一天,他返回到道教的仙境,西湖的山空了,鬼魂在夜晚哭泣。

他的墨迹如雾留在人间,读起来声音清脆悦耳,仿佛鸣响着佩环。我怀疑他并没有死去,只是无法见到他,我的老泪洒在了秋天的苔藓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张伯雨的生平事迹和才华,以及他的神秘和超凡脱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剑差差”、“落纸云烟”、“斟北斗”等,生动地展现了张伯雨的个性和才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张伯雨的敬仰和怀念之情,以及对他神秘死亡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张伯雨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

郑元祐

元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 5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