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陌:指都城中的大路。
- 无尘:没有尘埃,形容环境清洁。
- 落晖:落日的余晖。
- 秋芜:秋天的杂草。
- 泽国:多水的地方,这里指水乡。
- 岩扉:山岩的门户,指山中的隐居之所。
- 砧寒:砧指捣衣石,砧寒形容秋夜寒冷,妇女在砧上捣衣的声音。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
- 鳌背:神话中巨鳌的背,这里比喻海面宽阔。
- 剑光:比喻锋利的光芒或力量。
翻译
晴朗的云朵半数随着雨云低垂,都城的大路上没有尘埃,共同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中。满眼的秋草让人感到水乡的悲凉,一声烟雾中的鹤鸣传到了山中的隐居之所。西风中帆船满载,随着天际远去,残月的寒光和砧上的捣衣声微微进入梦中。道路隔绝了神话中的蓬莱仙山,巨鳌的背显得宽阔,剑光长久地拂过海浪飞舞。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不舍。诗中“晴云半逐雨云低”和“九陌无尘共落晖”描绘了送别时的天气和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后句通过“秋芜”、“烟鹤”、“帆饱”、“砧寒”等意象,加深了离别的哀愁。结尾的“蓬莱”、“鳌背”、“剑光”则带有神话色彩,象征着友人远行的地方遥远而神秘,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挂念。
卢亘的其他作品
- 《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 》 —— [ 元 ] 卢亘
- 《 读王维夷门歌尽述侯嬴朱亥之事今春侍大人官汴省得以周览城郭而遗台废圃往往瓦砾山积所谓夷门者不可复识其处而嬴亥遗迹无知之者千数百年于此矣用其意作歌续其后大德甲辰岁也 》 —— [ 元 ] 卢亘
- 《 奉贺李秋谷平章宿西郊 》 —— [ 元 ] 卢亘
- 《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 》 —— [ 元 ] 卢亘
- 《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 》 —— [ 元 ] 卢亘
- 《 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 》 —— [ 元 ] 卢亘
- 《 和阎子济韵二首 》 —— [ 元 ] 卢亘
- 《 题金显宗墨竹 》 —— [ 元 ] 卢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