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侍讲学士邓善之辞官还钱塘
北门古深严,论思寄筹度。自非鸿才士,训诰何由作。
夫君出巴蜀,文采动京洛。十年掌丝纶,摛藻扬景铄。
荆璞抱瑾瑜,龙渊淬锋锷。肯献《上林赋》,宁居天禄阁。
即今观浙江,眷恋睎金雀。黄图郁紫氛,绛节生碧落。
依然难为情,清霜养飞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鸿才士:指才华横溢的人。
- 训诰:指古代帝王的诏令。
- 巴蜀:古代地区名,今四川一带。
- 京洛:指古代的京城洛阳,这里泛指京城。
- 丝纶:指帝王的诏书。
- 摛藻:铺陈辞藻,指写作。
- 景铄:指日光照射下的美玉,比喻文采。
- 荆璞:指楚国的璞玉,比喻美玉。
- 瑾瑜:美玉。
- 龙渊:古代宝剑名。
- 锋锷:剑锋和剑刃,比喻锐利的才智。
- 上林赋:汉代司马相如的代表作,这里指高水平的文学作品。
- 天禄阁:汉代藏书阁名,这里指学术或文化的高地。
- 金雀:指金色的鸟,这里可能指浙江的美景。
- 黄图:指地图或规划图,这里可能指宏伟的蓝图。
- 紫氛:紫色的云气,常用来形容皇家的气象。
- 绛节:红色的节杖,古代使者所持,代表权威。
- 碧落:天空。
- 飞藿:随风飘扬的藿草,比喻离别的情感。
翻译
北门古老而深严,议论思索寄托于筹谋。若非才华横溢之士,帝王的诏令何以撰写?
夫君来自巴蜀之地,文采在京城洛阳引起轰动。十年间执掌帝王的诏书,铺陈辞藻,文采飞扬。
如荆璞般怀抱美玉,龙渊宝剑锋利无比。岂肯只献上《上林赋》,宁愿居于天禄阁中。
如今观浙江美景,眷恋之情如望金雀。宏伟的蓝图与皇家气象,红色节杖生于碧空。
依然难以抑制的情感,清霜中滋养着飞舞的藿草。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邓善之的才华与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不舍。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鸿才士”、“荆璞抱瑾瑜”等,形象地描绘了邓善之的卓越才能和崇高地位。后半部分通过对浙江美景的描绘,抒发了对邓善之离去的深切眷恋。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