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明立北上

· 徐熥
路远无倦蹄,天长无倦翼。 千里始停御,九万方一息。 未骋康庄途,终当受衔勒。 未能抟扶摇,安得惜羽翮。 之子腰袅姿,兼负鹍鹏力。 行将垂青云,非久困槽枥。 一去登天闲,且向南冥适。 飞腾自有期,临岐免悽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倦蹄:疲惫的马蹄。
  • 倦翼:疲惫的翅膀。
  • 停御:停止驾驭,指休息。
  • 九万方一息:形容极远的距离。
  • 衔勒:马嚼子和缰绳,比喻约束。
  • 抟扶摇:乘着旋风,比喻迅速上升。
  • 羽翮:羽毛,比喻自由。
  • 腰袅姿:形容姿态优美。
  • 鹍鹏力:比喻极大的力量。
  • 青云:比喻高官显位。
  • 槽枥:马槽,比喻平凡的生活。
  • 天闲:天上的闲暇,比喻高远的境界。
  • 南冥:南方的大海,比喻遥远的地方。
  • 悽恻:悲伤。

翻译

路途虽远,马蹄不显疲惫;天空虽长,翅膀不显倦怠。千里之行,始得休息;九万里的距离,方能稍作喘息。虽未驰骋于康庄大道,终将受到约束。未能乘风直上,怎能珍惜羽毛。你拥有优美的姿态,兼备巨大的力量。即将登上高官显位,不会长久困于平凡的生活。一旦离开,将向着南方的遥远之地前进。飞翔自有其时,临别无需悲伤。

赏析

这首诗以马和鸟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黄明立北上求取功名的鼓励和祝福。诗中,“路远无倦蹄,天长无倦翼”展现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后文通过“抟扶摇”、“腰袅姿”、“鹍鹏力”等意象,描绘了友人的非凡才能和远大前程。结尾的“飞腾自有期,临岐免悽恻”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乐观态度和离别时的豁达情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期待。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