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门答别邓汝高员外
十年三上长安道,阙下献书俱不报。
拂袖还山别故人,风尘满目伤怀抱。
长安裘马多轻肥,先达何人怜布衣。
惟君慷慨念贫贱,交情如此今人稀。
凄凉旧事那堪数,半榻孤灯寒夜雨。
载酒曾同醉锦溪,看山犹记眠芳墅。
转盼光阴十载馀,怜余踪迹仍樵渔。
空文何以干明主,儒术由来生计疏。
余也今年三十几,依然落魄归田里。
白首何妨老故园,红尘从此辞燕市。
拔剑哀歌日易昏,垂杨未折已销魂。
人生离别足感叹,穷达悠悠何必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阙下:宫阙之下,指朝廷。
- 拂袖:挥动衣袖,表示愤怒或决绝。
- 风尘:比喻旅途的艰辛或世俗的纷扰。
- 裘马:华贵的衣裘和马匹,代指富贵生活。
- 轻肥:轻薄肥美,形容生活奢侈。
- 先达:有成就的前辈。
- 布衣:平民百姓,这里指自己。
- 锦溪:美丽的溪流,这里指美好的地方。
- 芳墅:芳香的别墅,指美好的居所。
- 转盼:转眼,形容时间过得快。
- 樵渔:打柴和捕鱼,指简朴的生活。
- 空文:空洞的文字,指无实际意义的文字。
- 儒术:儒家学问。
- 落魄:失意潦倒。
- 白首:头发白了,指年老。
- 红尘:尘世,指繁华世界。
- 燕市:燕京,即北京。
- 拔剑:拔出剑来,表示决心或愤怒。
- 销魂:极度悲伤。
翻译
我十年间三次踏上通往长安的道路,每次向朝廷献书都没有得到回应。愤怒之下,我决定离开家乡,与朋友们告别,心中充满了对世俗纷扰的伤感。长安城中的人们生活奢华,有成就的前辈们又有谁会怜悯我这个平民呢?只有你慷慨地关心我这个贫贱之人,这样的友情在当今社会已经很少见了。
那些凄凉的往事不堪回首,半夜里孤灯下,我独自一人面对寒夜的雨声。曾经我们一起在美丽的溪边饮酒作乐,在芳香的别墅中看山入眠。转眼间十年过去了,你依然怜悯我过着简朴的生活。我用空洞的文字如何能够打动明主呢?儒家的学问向来不擅长谋生。
今年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依然失意潦倒地回到田间。即使头发白了,老在故园又有何妨?从此我将远离繁华的燕京。拔出剑来,我唱着哀歌,日子易逝,黄昏时分,垂柳未折,我已感到极度悲伤。人生中的离别足以让人感叹,无论是贫穷还是发达,都不过是过眼云烟,何必太过在意。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诗人三次上京献书未果,感到愤怒和失望,决定离开繁华的长安,回到简朴的田园生活。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情成为他心灵的慰藉。诗人通过对比长安的奢华与自己的贫贱,以及回忆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过去的怀念。最后,诗人以拔剑哀歌的形象,抒发了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和对命运无常的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