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得胭脂井送陈淳夫太学之金陵

· 徐熥
胭脂零落井痕荒,水面桃花照艳妆。 碧甃一泓沉宝珥,红泉千点滴银床。 金函半染铅华色,丝绠犹牵珠翠香。 莫问故宫生死地,辘轳容易转愁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胭脂井:传说中古代美女西施洗妆的井,因井水呈胭脂色而得名。
  • 碧甃(zhòu):青绿色的井壁。
  • 宝珥(ěr):珍贵的耳饰。
  • 银床:银制的井栏。
  • 金函:金色的盒子。
  • 丝绠(gěng):丝制的绳索。
  • 珠翠香:指珠宝和翠玉的香气。
  • 辘轳(lù lú):古代用来提水的机械装置。

翻译

胭脂色的井水零落,井边荒凉,水面上的桃花映照着艳丽的妆容。 青绿色的井壁围绕着一泓深水,沉着珍贵的耳饰,红色的泉水一滴一滴地从银制的井栏上滴落。 金色的盒子半染着铅粉的颜色,丝绳上还挂着珠宝和翠玉的香气。 不要问这古老的宫殿中生死的所在,辘轳轻易地转动,却容易勾起愁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胭脂井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既美丽又凄凉的画面。诗中“胭脂零落井痕荒”一句,既描绘了井水的颜色,又暗示了井边的荒凉。后文通过对井水、井壁、井栏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金函、丝绠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历史感和神秘感的场景。结尾的“辘轳容易转愁肠”则巧妙地将物理的转动与情感的波动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徐熥

明福建闽县人,字惟和。徐?兄。万历四十六年举人。负才淹蹇,肆力诗歌。与弟徐?并有才名,然?以博学称,熥则以词采著。有《幔亭集》。 ► 166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