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

五更钟漏歇,千门扃钥开。 紫宸残月下,黄道晓光来。 辨色趋中禁,分班列上台。 祥烟初缭绕,威凤正裴回。 斧藻归全德,轮辕适众材。 化成风偃草,道合鼎调梅。 渥命随三接,皇恩畅九垓。 嘉言造膝去,喜气沃心回。 东阁延多士,南山赋有台。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更:古代计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这里指天快亮的时候。
  • 钟漏歇:钟声和漏声停止,表示夜已深,接近黎明。
  • 千门:指宫殿的众多门户。
  • 扃钥:门闩和锁,这里指门户紧闭。
  • 紫宸:帝王的宫殿。
  • 黄道: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这里指天色渐亮。
  • 辨色:辨别天色的变化,指天亮。
  • 趋中禁:趋向皇宫的中心禁地。
  • 分班:官员们按照等级和职责分组。
  • 祥烟:吉祥的烟雾,这里指祭祀时的烟雾。
  • 威凤:指皇帝的仪仗中的凤凰图案,象征皇权。
  •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 斧藻:指文采,这里比喻文治。
  • 轮辕:车轮和车辕,比喻国家的治理。
  • 风偃草:风吹草倒,比喻政令顺畅,人民顺从。
  • 道合鼎调梅:比喻政治和谐,如同鼎中的梅子调和得宜。
  • 渥命:深厚的命令,指皇帝的恩典。
  • 三接:多次接见。
  • 九垓:九州,指全国。
  • 嘉言造膝:美好的话语贴近皇帝的身边。
  • 东阁:指宰相的办公地点。
  • 南山赋有台:南山有高台,比喻有才华的人得到重用。
  • 阳春:温暖的春天,比喻美好的事物。
  • 康哉:赞美之词,表示一切都好。

翻译

天将破晓,钟声和漏声停止,宫殿的千门万户缓缓打开。在紫宸宫的残月下,黄道带的天色渐渐明亮。官员们辨别着天色的变化,走向皇宫的中心禁地,按照等级和职责分组排列。祥瑞的烟雾缭绕,象征皇权的凤凰图案在宫中徘徊。文治如同文采般完美,国家的治理如同车轮和车辕般适合众材。政令顺畅如同风吹草倒,政治和谐如同鼎中的梅子调和得宜。皇帝的深厚命令随着多次接见传达,恩典遍布全国。美好的话语贴近皇帝的身边,喜悦的心情回荡在心中。东阁宰相那里聚集了许多才士,南山有高台,预示着有才华的人将得到重用。美好的春天不敢与之相比,只能空自赞美这一切都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早朝的盛况,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的庄严与繁忙。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比喻,如“紫宸残月”、“黄道晓光”等,形象地表达了天色的变化和宫廷的氛围。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皇帝恩典和政治和谐的赞美,以及对才士得到重用的期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