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名诗

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 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 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 四体苟不动,安得丰菽粟。 五侯诚炜晔,荣甚或为辱。 六翮未鶱翔,虞罗乃相触。 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 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 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 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区:一处,指扬雄的住所。
  • 扬雄:西汉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 二顷:二百亩,泛指田地。
  • 季子: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公子季札,他曾辞让王位,表示对田地的满足。
  • 三端: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这里泛指各种才能。
  • 四体:四肢,指身体。
  • 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这里泛指高官显贵。
  • 炜晔:光辉灿烂。
  • 六翮:鸟的翅膀,这里比喻人的才能。
  • 鶱翔:高飞。
  • 虞罗:指古代的虞国和罗国,这里比喻各种困难和障碍。
  • 七人:指古代的七位贤人,这里泛指有才能的人。
  • 八桂:指八种名贵的树木,这里比喻杰出的人才。
  • 九歌:指屈原的《九歌》,这里泛指文学作品。
  • 十翼:指《易经》的十篇注释,这里泛指深奥的学问。
  • 格言:含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或句子。
  • 幽贞:指隐居而守正道。
  • 浮俗:指世俗的浮华和虚荣。

翻译

一处扬雄的住所,恬静自得,无所欲求。 二百亩季子的田地,岁末时常常感到自足。 三种才能固然是负担,事物反而束缚了自由。 四肢如果不活动,怎能得到丰富的粮食。 五等爵位虽然光辉灿烂,但荣耀过度可能转为耻辱。 六只翅膀尚未高飞,虞罗的困难和障碍就已经相触。 七位贤人被称为作者,深远而有着卓越的足迹。 八种名贵的树木挺拔奇特,茂密地映照着初升的太阳。 九首歌曲伤感于泽畔,怨恨和思念只是徒劳的刺促。 十篇注释中有深刻的格言,隐居而守正道,谢绝了世俗的浮华。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数字的递增,巧妙地串联起一系列的意象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才能、荣耀和学问的深刻见解。诗中,“一区扬雄宅”和“二顷季子田”展现了简朴自足的生活态度;“三端固为累”和“四体苟不动”则反思了才能与行动的重要性;“五侯诚炜晔”和“六翮未鶱翔”警示了荣耀与自由的矛盾;“七人称作者”和“八桂挺奇姿”赞美了贤人与杰出人才的卓越;“九歌伤泽畔”和“十翼有格言”则体现了对文学与学问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

权德舆

权德舆

权德舆,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家于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俄复前官,迁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会李吉甫再秉政,帝又自用李绛,议论持异,德舆从容不敢有所轻重,坐是罢,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二年,以病乞还,卒于道,年六十。赠左仆射,谥曰文。 ► 3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