圮上怀古

· 孙蕡
草没荒台烟树疏,维舟凝眺久踟躇。 凌波见说求仙履,博浪曾闻误副车。 勋业赤龙三尺剑,风云黄石一编书。 独怜衣赭人如玉,鸿鹄歌残怨有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圮上:指圮桥,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
  • 踟躇(chí chú):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 凌波:形容行走时步履轻盈。
  • 求仙履:指寻求神仙的足迹,比喻追求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 博浪:指博浪沙,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与张良刺秦王的故事有关。
  • 副车:古代帝王出行时的备用车辆。
  • 赤龙三尺剑:指传说中的宝剑,象征英雄的武力和威严。
  • 黄石一编书:指黄石公传授给张良的《太公兵法》,象征智慧和策略。
  • 衣赭:指穿着赭色的衣服,赭色为古代囚犯的服装颜色。
  • 鸿鹄歌残:鸿鹄指大雁,比喻高远的志向;歌残指歌曲的结束,比喻理想的破灭。

翻译

草丛淹没了荒凉的台基,烟雾缭绕的树木稀疏,我停船凝视,久久徘徊不前。 曾听闻轻盈的步伐追求仙人的足迹,也曾在博浪沙听说过误击了副车的故事。 功业如同赤龙般的三尺宝剑,智慧则似黄石公传授的一卷兵书。 唯独怜悯那穿着赭色衣服的人,他的美玉般的品质,如同鸿鹄之歌残缺不全,留下的怨恨犹存。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圮上荒凉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英雄事迹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中“草没荒台”、“烟树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沧桑感,而“赤龙三尺剑”与“黄石一编书”则象征着英雄的武力与智慧。结尾处的“衣赭人如玉”与“鸿鹄歌残”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末路的同情与对理想破灭的哀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孙蕡

明广东顺德人,字仲衍,号西庵。博学工诗文。明兵下广东,蕡为何真作书请降。洪武中历虹县主簿、翰林典雅。预修《洪武正韵》。出为平原簿,坐事被逮,罚筑京师城垣。旋得释。十五年,起苏州经历,坐累戍辽东。又以尝为蓝玉题画,论死。有《西庵集》。 ► 7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