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日本廉上人

· 史谨
一别扶桑路,俄惊二十秋。 暂逢皆白首,相顾各青眸。 就里诸天近,行边一念休。 出山应扫迹,渡海不须舟。 雨过龙归钵,经残月满楼。 尚期他世会,聊共此生浮。 猿鸟陪吟眺,乾坤任去留。 堂堂天竺境,都在汝心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扶桑:古代中国神话中的地名,传说中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指日本。
  • 俄惊:突然惊觉。
  • 白首:头发变白,指年老。
  • 青眸:明亮的眼睛,表示精神状态良好。
  • 就里:这里指在佛教修行中,内心深处。
  • 诸天:佛教中指天界的神明。
  • 一念休:指心无杂念,达到禅定的状态。
  • 出山:指出家修行后再次回到世俗。
  • 扫迹:消除痕迹,指隐居不为人知。
  • 渡海不须舟:比喻达到某种境界不需要外在的帮助。
  • 龙归钵:佛教中的一种象征,表示神秘和神圣。
  • 经残月满楼:形容夜晚的静谧和佛教修行的孤独。
  • 他世会:指来世再相见。
  • 此生浮:指此生的漂泊不定。
  • 猿鸟陪吟眺:指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自然之美。
  • 乾坤任去留:指自由自在,不受世俗束缚。
  • 天竺:古代对印度的称呼,佛教发源地。

翻译

一别日本之路,转眼已是二十年。 偶然相遇,我们都已白发苍苍,但彼此眼中依然闪烁着青春的光芒。 在内心深处,我们接近诸天神明,心中无杂念,达到禅定。 若要再次出家,应隐居不为人知,渡过心灵的海洋,无需舟楫。 雨后,龙归于钵,经书残页,月光洒满楼阁。 我们期待来世再会,暂且共同漂泊此生。 猿鸟陪伴我们吟诗远眺,天地之间任我们自由来去。 庄严的天竺佛教境界,都在你的心中。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日本友人的深情和佛教哲理的思考。诗中,“一别扶桑路,俄惊二十秋”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友情的珍贵。通过“暂逢皆白首,相顾各青眸”描绘了重逢时的情景,既感慨时光的变迁,又赞美了友人内心的青春与活力。后文通过佛教意象,如“出山应扫迹,渡海不须舟”等,表达了诗人对修行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佛教修养。

史谨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洪武中谪居云南,以荐为应天府推官,迁湘阴县丞。罢官后,侨居南京。性高洁,喜吟咏,工绘画。筑独醉亭,卖药自给。有《独醉亭诗集》。 ► 40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