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 崔融
穹庐杂种乱金方,武将神兵下玉堂。 天子旌旗过细柳,匈奴运数尽枯杨。 关头落月横西岭,塞下凝云断北荒。 漠漠边尘飞众鸟,昏昏朔气聚群羊。 依稀蜀杖迷新竹,髣髴胡床识故桑。 临海旧来闻骠骑,寻河本自有中郎。 坐看战壁为平土,近待军营作破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穹庐(qióng l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这里指匈奴的住所。
  • 金方:指西方,古代以五行配方位,金对应西方。
  • 玉堂:指宫殿,这里比喻朝廷。
  • 旌旗(jīng qí):古代用以指挥或标志的旗帜。
  • 细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古代是边防要地。
  • 运数:命运,天数。
  • 枯杨:枯萎的杨树,比喻衰败。
  • 落月:月亮落下。
  • 西岭:西边的山岭。
  • 凝云:云层凝结不动。
  • 北荒:北方的荒野。
  • 漠漠:形容广阔无边。
  • 边尘:边疆的尘土,指战争频繁。
  • 昏昏:形容昏暗不明。
  • 朔气:北方的寒气。
  • 群羊:成群的羊,这里指匈奴的牲畜。
  • 依稀:隐约,不清晰。
  • 蜀杖:蜀地产的竹杖,这里指竹林。
  • 髣髴(fǎng fú):仿佛,好像。
  • 胡床:古代北方民族使用的一种坐具。
  • 故桑:旧时的桑树,指故地。
  • 骠骑(piào qí):古代将军的称号,这里指英勇的将领。
  • 寻河:寻找河流,这里指征战。
  • 中郎: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有才能的官员。
  • 战壁:战争的壁垒。
  • 平土:平坦的土地,指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
  • 破羌:击败羌族,这里泛指战胜敌人。

翻译

匈奴的帐篷杂乱地分布在西方,朝廷的武将率领神兵从宫殿出发。 天子的旗帜经过细柳,预示着匈奴的命运将如枯萎的杨树般终结。 月亮从关头落下,横在西岭之上,塞外的云层凝结不动,遮蔽了北方的荒野。 边疆的尘土飞扬,众多鸟儿飞过,北方的寒气聚集,群羊在昏暗中聚集。 隐约可见蜀地的竹杖在新竹林中迷失,仿佛能识别出胡床旁的旧桑树。 听说临海之地曾有英勇的骠骑将军,寻找河流的征战原本就有中郎将参与。 坐看战争的壁垒化为平坦的土地,近待军营将成就破羌的功绩。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朝军队出征匈奴的壮丽场景,通过对边疆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战争的严峻与边塞的荒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穹庐”、“旌旗”、“落月”、“凝云”等,构建了一幅宏大的边塞画卷。同时,通过对“枯杨”、“平土”等象征性语言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结局的乐观预期和对和平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崔融

崔融

唐齐州全节人,字安成。擢八科高第。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朝章疏。武周长安中累迁春官郎中,知制诰,再迁凤阁舍人,监修国史。后坐附张易之兄弟,贬袁州刺史。寻召拜国子司业。为文章华婉典丽,朝廷大手笔多委之。卒谥文。有集。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