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洪泉落:一作「红泉落」。
流杂树:一作「下杂树」。
序
湖口即鄱阳湖口,唐为江州戌镇,归洪州大都督府统辖。这诗约为张九龄出任洪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前后所作。
张九龄在此之前,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张说为宰相,张九龄深受器重,引为本家,擢任中书舍人。开元十四年,张说被劾罢相,他也贬为太常少卿。不久,出为冀州刺史。他上疏固请改授江南一州,以便照顾家乡年老的母亲。唐玄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旧唐书·张九龄传》)。这是一段使他对朝廷深为感戴的曲折遭遇。骤失宰相的依靠,却获皇帝的恩遇,说明他的才德经受了考验。为此,他踌躇满志,在诗中微妙地表达了这种情怀。
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而寓比寄兴,景中有人,象外有音,节奏舒展,情调悠扬,赏风景而自怜,写山水以抒怀,又处处显示着诗人为自己写照。
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风姿、神采和境界。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但诗人以其神写其貌,形容瀑布是奔腾流过杂树,潇洒脱出云气,其风姿多么豪放有力,泰然自如,三联写瀑布的神采声威。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高瞻;天气晴朗,又似闻其响若风雨,声威远播。末联赞叹瀑布的境界: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特出。它与天空连成一气,真是天地和谐化成的精醇,境界何等恢宏阔大。《易·系辞》:「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用其词,显然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境界和政治抱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丈洪泉落:形容瀑布从极高处落下,如同万丈深渊的泉水。
- 迢迢半紫氛:迢迢(tiáo tiáo),遥远的样子;紫氛,紫色的雾气,形容瀑布周围的水雾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紫色。
- 奔飞流杂树:形容瀑布水流湍急,穿过树木间奔腾而下。
- 洒落出重云:洒落,指瀑布水珠四溅;重云,厚重的云层,形容瀑布从云层中穿出。
- 日照虹蜺似:虹蜺(hóng ní),彩虹,形容阳光照射下的瀑布水雾形成彩虹般的景象。
- 天清风雨闻:天清,天空晴朗;风雨闻,指虽然天气晴朗,但瀑布的声音如同风雨交加。
- 灵山多秀色:灵山,指庐山,因其风景秀丽而得名;秀色,美丽的景色。
- 空水共氤氲:空水,指天空和水面;氤氲(yīn yūn),形容水汽弥漫的样子。
翻译
瀑布从万丈高崖上直泻而下,远远望去,仿佛半空中弥漫着紫色的雾气。 水流急速穿过杂树,从厚重的云层中喷涌而出。 阳光照射下,瀑布的水雾如同彩虹般绚丽,天空虽然晴朗,但瀑布的声音却像是风雨交加。 庐山因其秀美的景色而闻名,天空和水面共同构成了一幅水汽弥漫的画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通过“万丈洪泉落”、“奔飞流杂树”等生动描绘了瀑布的雄伟与奔腾。诗中“日照虹蜺似”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光影效果结合,展现了瀑布在阳光下的美丽变化。结尾的“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则进一步以庐山的秀美和瀑布的氤氲水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之中。

张九龄
张九龄,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