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尉佗楼

· 许浑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尉佗楼:指赵佗的楼台,赵佗是秦末汉初的南越国君主。
  • 刘项:指刘邦和项羽,秦末汉初的两位重要人物。
  • 持兵:掌握兵权,指军事斗争。
  • 鹿未穷:比喻战乱未平。
  • 黄屋:古代帝王的车驾。
  • 岛夷:指南越地区,古代中原人称南方民族为岛夷。
  • 南来作尉:指赵佗被任命为南海郡尉。
  • 任嚣:秦朝将领,曾任命赵佗为南海郡尉。
  • 北向称臣:指南越国向汉朝称臣。
  • 陆贾:汉朝使者,曾说服赵佗归顺汉朝。
  • 箫鼓:古代乐器,这里指祭祀时的音乐。
  • 今世庙:指当时的宗庙。
  • 旌旗:旗帜,这里指军队的标志。
  • 昔时宫:指赵佗的宫殿。
  • 越人:指南越地区的人民。
  • 虞舜:古代圣君,这里代表中原文化。
  • 薰弦: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代表中原的音乐文化。
  • 万古风:指流传千古的风俗文化。

翻译

刘邦和项羽掌握兵权,战乱未平,赵佗自乘帝王的车辆在南越地区称王。他南来担任南海郡尉是依靠任嚣的力量,北方向汉朝称臣则是陆贾的功劳。如今祭祀时仍能听到箫鼓的音乐,赵佗的宫殿前旌旗依旧飘扬。南越的人民可能并不了解中原的虞舜文化,但一演奏起中原的薰弦乐器,那悠扬的旋律便能流传千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赵佗历史的回顾,展现了南越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与差异。诗中“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描绘了南越地区对赵佗的纪念,而“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则表达了中原文化对南越的深远影响。许浑巧妙地将历史与文化结合,通过对比和象征,传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