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房千里博士

· 许浑
春风白马紫丝缰,正值蚕眠未采桑。 五夜有心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重寻绣带朱藤合,更认罗裙碧草长。 为报西游减离恨,阮郎才去嫁刘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五夜:指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 有心:此处指有心事,忧虑。
  • 百年:比喻一生。
  • 无节:没有节操,指没有坚守的信念或原则。
  • 绣带:装饰华丽的带子。
  • 朱藤:红色的藤蔓,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罗裙:轻薄的裙子,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服饰。
  • 碧草:绿色的草。
  • 西游:指西行,此处可能指诗人或他人西行的旅程。
  • 减离恨:减少离别的痛苦。
  • 阮郎:指阮籍,魏晋时期的文学家,此处可能泛指才子。
  • 刘郎:指刘晨,与阮肇一同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人物,此处可能泛指有缘人。

翻译

春风中骑着白马,手握紫色的缰绳,正是蚕儿休眠,还未到采桑的时候。 一夜五更,心中忧虑随着夜雨而起,一生中没有坚守的节操,面对秋霜也无所作为。 重新寻找那华丽的带子,红色的藤蔓缠绕,更加认出那轻薄的裙子,绿色的草地上显得更长。 为了报告西行的旅程,减少离别的痛苦,当阮籍这样的才子离去后,他便嫁给了刘晨这样的有缘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风中的景象,通过对比蚕眠与未采桑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中“五夜有心随暮雨”一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与不安。后文通过对“绣带”、“罗裙”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结尾处,诗人以“阮郎”与“刘郎”的典故,寓意人生的选择与归宿,表达了对离别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许浑

许浑

许浑,生卒年不详,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今江苏镇江)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七五律尤佳,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 5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