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院夜坐

· 袁凯
吏散车马寂,月色东城上。 敛衣高堂坐,重门静无响。 文奏屏在箧,朱墨委虚幌。 檐影望参差,霜气纷荡漾。 耳目幸无役,心意多遐想。 园庐日应敝,萝茑春还长。 况兹纲纪地,王事方鞅掌。 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敛衣:整理衣裳,表示肃静。
  • 重门:多重的门,形容环境幽静。
  • :放置。
  • 虚幌:空白的帘幕。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荡漾:水波起伏的样子,这里形容霜气的动态。
  • 无役:没有被役使,即没有被外界事物所束缚。
  • 遐想:遥远的思绪。
  • 纲纪地:指官府,特别是监察机构。
  • 鞅掌:事务繁忙。
  • 春江棹:春天的江上划船。
  • 东原:地名,指诗人的故乡或向往之地。
  • 归偃仰:归隐休息。

翻译

官吏散去,车马声寂静,月色照耀着东城。 整理衣裳,高堂中坐着,重重门扉静无声响。 文书被收起在箱中,红墨放置在空白的帘幕上。 望向檐影,参差不齐,霜气在空中纷飞荡漾。 耳朵和眼睛幸好没有被外界事物所束缚,心中充满了遥远的思绪。 园中的房屋日见破旧,萝茑的藤蔓春天里又长了出来。 何况这里是官府,王事繁忙。 真希望能乘着春江的船,回到东原归隐休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官府的静谧景象,通过对比官府的宁静与内心的遐想,表达了诗人对繁忙公务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月色东城上”、“重门静无响”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结尾的“安得春江棹,东原归偃仰”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繁琐公务,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强烈愿望。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