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隗嚣公孙述

季孟假神纠众族,子阳木偶修边幅。 天水将军益州牧,始皆应汉如伯叔。 误疑一姓不再兴,妄比天下十逐鹿。 鼎非吴魏强分三,国异楚齐俱毕六。 帝王有真人非敌,英雄觉悟天永禄。 何须苦恨符高言,且欲终违王命录。 秦尉时殊莫漫希,井蛙世并应齐伏。 未能旗鼓更相当,自合低头姑陆陆。 岂知四海万民同,度外终难二子独。 那许丸泥塞故关,已闻聚米成新谷。 西域奔亡少子束,既得陇焉复望蜀。 八克天威谁敢触,一纪虚名数果促。 地下相逢休痛哭,西伯西帝空惭恧。 洞胸何似子衔玉,相倚相矜徒自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季孟:指隗嚣,字季孟,东汉初年割据陇右的军阀。
  • 假神:借用神的名义。
  • 纠众族:集结众家族。
  • 子阳:指公孙述,字子阳,东汉初年割据益州的军阀。
  • 木偶:比喻无能或受操纵的人。
  • 修边幅:整理外表,比喻注重外表而不重实际。
  • 天水将军:指隗嚣。
  • 益州牧:指公孙述。
  • 伯叔:比喻亲近的人。
  • 十逐鹿:比喻争夺天下的群雄。
  • 吴魏:指三国时期的吴国和魏国。
  • 楚齐:指战国时期的楚国和齐国。
  • 真人:指真正的帝王。
  • 天永禄:天赐的福禄。
  • 符高言:指符坚的预言,符坚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曾预言天下将三分。
  • 王命录:指天命所归的记录。
  • 秦尉:指秦朝的尉官,这里可能指秦朝的将领。
  • 井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 陆陆:低头顺从的样子。
  • 度外:指超出常人的见识。
  • 丸泥:比喻微小的力量。
  • 聚米:比喻积少成多。
  • 西域奔亡:指西域的逃亡者。
  • 少子束:年轻的儿子被束缚。
  • 既得陇:已经得到陇地,比喻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
  • 望蜀:希望得到蜀地,比喻贪得无厌。
  • 八克:指多次战胜。
  • 一纪:十二年为一纪。
  • 西伯西帝:指西周的文王和武王。
  • 洞胸:穿透胸膛,比喻致命的打击。
  • 子衔玉:指儿子佩戴玉饰,比喻有才华或有地位的人。

翻译

季孟借用神的名义集结众家族,子阳像木偶一样只注重外表。天水将军和益州牧,最初都像亲近的伯叔一样响应汉朝。错误地怀疑一个朝代不会再次兴盛,荒谬地比较天下群雄争夺天下的局面。鼎并非吴国和魏国强行分为三份,国家不同于楚国和齐国都已结束六国时代。帝王有真正的天命,英雄觉悟天赐的福禄。何须苦恨符坚的预言,且要最终违背天命的记录。秦朝的将领时代已经不同,井蛙般的世界应该一起屈服。未能旗鼓相当,自然应该低头顺从。岂知四海万民都是一样的,超出常人的见识最终难以让二子独占。那许微小的力量怎能堵塞故关,已经听说积少成多可以成新谷。西域的逃亡者年轻的儿子被束缚,已经得到陇地,怎能不希望得到蜀地。多次战胜天威谁敢触碰,十二年的虚名数目很快就结束。地下相逢无需痛哭,西周的文王和武王空自惭愧。穿透胸膛怎比得上儿子佩戴玉饰,相互依靠相互夸耀只是自寻烦恼。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隗嚣和公孙述的描绘,反映了东汉初年割据势力的复杂局面。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评价。通过对“季孟”和“子阳”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真正英雄和虚假外表的区分,以及对天命和英雄觉悟的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批判精神。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