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沈督府见寄

不住东西四百峰,铁桥山浅笑迷踪。 喜闻世外无尘地,来伴岩头挂月松。 药鼎便分煨芋火,道人元是卖姜翁。 先生数上衡山顶,紫盖峰前望白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作的原韵去创作。
  • 沈督府: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不住:不停留。
  • 四百峰:形容山峰众多。
  • 铁桥山:山名,具体位置不详。
  • 迷踪:迷失方向。
  • 世外:尘世之外,指隐居或幽静之地。
  • 岩头:山岩之上。
  • 挂月松:形容松树高耸,仿佛挂着月亮。
  • 药鼎:煎药的器具。
  • 煨芋火:用小火慢慢烤芋头。
  • 道人:修道之人,这里可能指隐士或道士。
  • 卖姜翁:卖姜的老翁,这里可能指隐士或道士的别称。
  • 衡山:中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
  • 紫盖峰:衡山的一座山峰。
  • 白龙:可能指山中的溪流或瀑布,形容其如白龙般蜿蜒。

翻译

不停留于东西方向的众多山峰,铁桥山虽浅却让人迷失方向,我笑着。 欣喜地听说世外有一个无尘之地,我来此伴着山岩上的挂月松。 药鼎里分出煨芋的火,道人原来就是那位卖姜的老翁。 先生多次登上衡山之顶,在紫盖峰前遥望如白龙般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水的情景,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不住东西四百峰”展现了诗人游历的广泛,而“铁桥山浅笑迷踪”则巧妙地表达了山水的神秘与迷人。后文通过“世外无尘地”、“岩头挂月松”等意象,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结尾的“紫盖峰前望白龙”则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作为诗的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