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

儒有真无用,毕世守诗书。 但希前轨合,而与世情疏。 朝朝含瓦石,忽忽老居诸。 我生终未得,大业久成虚。 抗言方在昔,即事古何如。 前亨有人籍,后蹇逢天除。 歌商惭驷马,吟泽稿三闾。 饥仰西薇剩,寒思陵织馀。 枳途愁步局,云路苦飞徐。 欲济川无楫,将驰辙败车。 自敛生刍束,寄身逆旅庐。 弃置勿重陈,退修吾服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毕世:一生。
  • 前轨:前人的榜样或规范。
  • 居诸:指日常琐事。
  • 抗言:直言不讳。
  • 前亨:前人的显达。
  • 后蹇:后来的困顿。
  • 歌商:指商歌,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 吟泽:指吟咏水边景色。
  • 三闾: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闾大夫。
  • 西薇:指西方的薇草,比喻高洁的志向。
  • 陵织:指陵墓中的织物,比喻古代的遗物。
  • 枳途:指曲折的道路。
  • 云路:比喻高远的志向或前途。
  • 自敛:自我约束。
  • 生刍:指新鲜的草料,比喻清贫的生活。
  • 逆旅:旅馆,比喻暂时的居所。

翻译

儒者一生坚守诗书,却常被视为无用之人。他们追求与前人的规范相符合,却与世间的情感渐行渐远。每天沉浸在瓦石般的琐事中,不知不觉间便已老去。我这一生终究未能有所成就,伟大的事业久已成空。直言不讳的言辞曾在过去,而现在又该如何面对现实?前人的显达已有记载,后来的困顿则遭遇天命的消除。我惭愧地唱着商歌,吟咏着水边的景色,却像是屈原的三闾大夫。饥饿时仰望西方的薇草,寒冷时思念陵墓中的织物。曲折的道路让我忧愁,高远的志向让我苦恼。想要渡河却没有船桨,想要驰骋却车轮破败。我自我约束,寄身于暂时的旅馆中。放弃这些不再重提,退而修整我的初心。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儒者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和对理想的坚守。诗中,“毕世守诗书”展现了儒者对学问的执着,“但希前轨合”则体现了对传统规范的尊重。然而,“而与世情疏”一句,揭示了儒者与世俗的隔阂。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前亨”与“后蹇”的对比,以及“歌商”、“吟泽”等意象的运用,抒发了儒者内心的苦闷和对高洁志向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儒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坚守。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