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谭士直春试次世卿韵

山藤短窄制蓑衣,兽锦长披力不支。 插帽有花羞我老,钩诗无酒送君迟。 相依绿树闻歌鸟,肯著黄金买侍儿。 草尾河南俱有谶,不知来岁状元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藤:指山中的藤条,常用于制作蓑衣等。
  • 蓑衣:一种用草或棕编织的雨具,形似斗篷,披在背上可以遮雨。
  • 兽锦:指用兽皮或兽纹织成的锦缎,这里形容衣服华丽。
  • 钩诗:指创作诗歌。
  • 草尾:指草书的末尾,这里可能指诗文的结尾。
  • 河南:地名,指河南省。
  • (chèn):预言,预兆。

翻译

山中的藤条短而窄,制成了简陋的蓑衣,我穿着华丽的兽皮锦缎,却感到力不从心。 戴上花饰,我羞于自己的老态,创作诗歌时,却没有酒来送别你,显得有些迟缓。 在绿树下依偎,听着鸟儿的歌声,我怎肯用黄金去换取侍女呢? 草书的末尾和河南之地都有预兆,不知道明年的状元会是哪位。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诗中,“山藤短窄制蓑衣”与“兽锦长披力不支”形成鲜明对比,既描绘了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又透露出对华丽生活的无力感。后两句则通过“插帽有花羞我老”和“钩诗无酒送君迟”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的自嘲和对友人的不舍。结尾的“草尾河南俱有谶,不知来岁状元谁”则带有预言的意味,既是对未来的好奇,也是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陈献章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