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五首

· 袁凯
老夫避兵荒山侧,三日无食在荆棘。 鞋袜破尽皮肉碎,血被两踵行不得。 于时瘦妻实卧病,十声呼之一声应。 夜深困绝倚枯树,逐魂啼来雨如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避兵:躲避战乱。
  • 荆棘:指丛生的带刺小灌木。
  • 血被两踵:血覆盖了脚后跟,形容行走艰难。
  • 行不得:无法行走。
  • 瘦妻:指身体瘦弱的妻子。
  • 十声呼之一声应:形容妻子病重,呼唤多次才有一声回应。
  • 困绝:极度疲倦。
  • 倚枯树:靠着干枯的树。
  • 逐魂啼:形容极度悲痛的哭声。
  • 雨如注:形容雨下得很大,像注水一样。

翻译

老夫为了躲避战乱,逃到荒凉的山边,三天没有食物,只能在荆棘丛中挣扎。鞋子和袜子都破了,皮肉也磨碎了,血迹斑斑地覆盖了脚后跟,使得行走变得异常艰难。此时,我那瘦弱的妻子正卧病在床,我呼唤她十次,她才勉强应答一声。深夜里,我疲惫至极,只能倚靠在干枯的树旁。这时,远处传来悲痛的哭声,仿佛是追逐着灵魂的哀鸣,紧接着,大雨如注般倾盆而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一个老夫的悲惨遭遇,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老夫在荒山中的艰难生活和妻子的病重。诗中“血被两踵行不得”和“十声呼之一声应”等句,深刻反映了老夫的困境和妻子的病态。结尾的“逐魂啼来雨如注”则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悲怆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袁凯

袁凯

袁凯,生卒年不详,字景文,号海叟,明初诗人,以《白燕》一诗负盛名,人称袁白燕。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所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著有《海叟集》四卷。 ► 28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