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学正:古代学官名。
- 拜扫:扫墓祭拜。
- 陟:登高。
- 山丘:这里指坟墓所在地。
- 露未收:露水未干。
- 晓祭:清晨的祭祀。
- 自春愁:自然流露出春天的忧愁。
- 供奉:这里指祭祀时的供品。
- 功名:指官职和名声。
- 岂用谋:何须谋划。
- 新月: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翻译
清明时节,我登上山丘扫墓祭拜,那里的草木荒芜,露水还未干。林中的鸟儿纷纷在清晨进行祭祀,而野花静静地绽放,自然流露出春天的忧愁。眼前的儿女能够提供祭祀的供品,而我自身的功名又何须去谋划。这一天归来时天色已晚,半弯新月挂在城楼之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的景象,通过“积草荒苔”、“林鸟纷纷”、“野花寂寂”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漠。诗中“眼前儿女能供奉,身外功名岂用谋”一句,既体现了对家庭情感的珍视,也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超然态度。结尾的“半痕新月挂城楼”则以景结情,增添了诗意的深远和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