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按乐图

· 张翥
美人按乐春昼长,绿鬟翠袖双鸣珰。 玉箫高吹银管笛,二十三弦啼凤凰。 后来知是调筝手,窈窕傍听曾误否? 《梁州》遍彻《六幺》翻,此曲惟应天上有。 行云不动暮雨生,流莺瞥目飞鸿惊。 宫驰羽疾争新声,花月六宫无限情。 君不见《后庭》《玉树》梨园谱,日日君王醉歌舞。 一朝鼙鼓动地来,禄儿危似韩擒虎。 丹青纵复王何益。由来嗜音必亡国。 田家机杼人不知,好写《豳风》劝蚕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绿鬟翠袖:指女子绿色的发髻和翠色的衣袖。
  • 鸣珰:古代妇女佩戴的装饰品,行走时发出声响。
  • 玉箫:玉制的箫,古代乐器。
  • 银管笛:银制的笛子。
  • 二十三弦:指古筝,古筝有二十三根弦。
  • 啼凤凰:形容筝声如凤凰啼鸣。
  • 调筝手:弹奏古筝的能手。
  • 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 《梁州》:古代曲名。
  • 《六幺》:古代曲名。
  • 遍彻:遍及,普及。
  • 天上有:形容音乐极为美妙,如同天上之音。
  • 流莺:形容歌声婉转动听。
  • 瞥目:一瞥,形容时间极短。
  • 飞鸿惊: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如飞鸿惊起。
  • 宫驰羽疾:形容音乐节奏快速。
  • 《后庭》《玉树》:古代曲名。
  • 梨园谱:指戏曲音乐的谱子。
  • 鼙鼓:古代军中用的大鼓。
  • 禄儿:指陈后主的宠臣张丽华的儿子。
  • 韩擒虎:隋朝名将,曾攻破陈朝都城。
  • 丹青:指绘画。
  • 王何益:指即使有绘画技艺,对于国家灭亡也无益。
  • 《豳风》:《诗经》中的一篇,内容涉及农事。
  • 劝蚕织:鼓励养蚕和织布。

翻译

春天白昼漫长,美人正在演奏音乐,她绿色的发髻和翠色的衣袖随着音乐摇曳,双耳佩戴的鸣珰发出悦耳的声响。玉箫和银笛高声吹奏,古筝的二十三弦发出如凤凰啼鸣般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她是一位弹奏古筝的高手,她的美貌和技艺是否曾让旁听者感到困惑呢?《梁州》和《六幺》这两首曲子被她演奏得淋漓尽致,这样的音乐只能在天界才能听到。她的歌声如行云般飘渺,如暮雨般细腻,如流莺般婉转,如飞鸿般激昂。宫廷中的音乐节奏快速,充满了新意,花月之下的六宫充满了无限的情愫。你难道不知道《后庭》和《玉树》这些曲子在梨园中被谱写,日复一日,君王沉醉在歌舞之中。一旦战鼓声响起,宠臣张丽华的儿子就像韩擒虎一样危险。即使有绘画的技艺,对于国家的灭亡又有何益处呢?人们不知道田家的织布机声,最好还是写一些鼓励养蚕和织布的《豳风》诗篇。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宫廷中美人演奏音乐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音乐的美妙和宫廷的繁华。诗中不仅赞美了美人的技艺和音乐的魅力,还隐含了对君王沉溺于音乐歌舞而忽视国家安危的批评。最后,诗人通过对比宫廷的繁华和田家的朴素,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元代诗作。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