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答何高士

· 张翥
湖山不见暮云浑,杨柳风寒早闭门。 情在旧游花历历,酒淹残睡雨昏昏。 种桃道士今何处,采芍骚人不返魂。 欲识伤春无限意,杜鹃枝上有啼痕。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暮云浑:傍晚的云彩显得浑浊。
  • 花历历:花朵清晰可见。
  • 酒淹残睡:因醉酒而残留的睡意。
  • 采芍骚人:指采集芍药的诗人,这里可能指屈原,因其作品中常提及芍药。
  • 不返魂:无法复活,指诗人已逝。
  • 杜鹃枝:杜鹃鸟常栖息的树枝。
  • 啼痕:鸟啼留下的痕迹,这里指杜鹃的啼声。

翻译

湖山间看不到傍晚浑浊的云彩,杨柳在寒风中早早地关上了门。 旧日游历中的情感依旧清晰,花朵历历在目,醉酒后的残余睡意在昏暗的雨中消散。 种植桃树的道士现在何处?采集芍药的诗人已无法复活。 想要了解伤春的无限情感,杜鹃鸟在枝头留下了啼声的痕迹。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湖山的傍晚景色和杨柳的寒风,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中“情在旧游花历历”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而“酒淹残睡雨昏昏”则反映了诗人因思念而沉醉的状态。后两句通过对“种桃道士”和“采芍骚人”的询问,暗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哀伤。结尾的“杜鹃枝上有啼痕”则巧妙地以杜鹃的啼声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无尽的思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无限伤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