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伯雨宗契

· 张翥
鹿巾曾入紫宸朝,归向名山驻绿轺。 龟脱生筒无俗累,鹤存瘦骨有仙标。 三元饥饭杯犹在,五色香烟火已消。 应复神游易仙馆,人间楚些若为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鹿巾:古代隐士所戴的一种帽子。
  • 紫宸朝:指皇宫中的朝会。
  • 绿轺:古代一种轻便的车。
  • 龟脱生筒:比喻摆脱尘世的束缚。
  • 鹤存瘦骨:形容仙风道骨的样子。
  • 仙标:仙人的风范。
  • 三元:指天、地、人三元,也指正月初一。
  • 五色香烟:五彩的香烟,象征着神仙境界。
  • 火已消:指神仙境界的幻象已经消失。
  • 神游:指心灵或灵魂的游历。
  • 易仙馆: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楚些:楚辞中的一种体裁,这里指楚辞中的哀歌。
  • 若为招:如何能够召唤。

翻译

曾戴着鹿巾进入紫宸朝会, 回归名山,停驻在绿色的轻车之中。 像龟脱壳般摆脱了世俗的牵绊, 鹤的瘦骨象征着仙人的风范。 三元的饥餐,那杯子还在, 五彩的香烟,神仙的幻象已消散。 心灵或许仍在仙馆中游历, 人间楚辞中的哀歌,又怎能召唤他回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士从朝堂回归山林的生活,通过“鹿巾”、“绿轺”等意象展现了隐士的高洁与超脱。诗中“龟脱生筒”与“鹤存瘦骨”形象地表达了隐士摆脱尘世束缚,追求仙风道骨的理想。末句“人间楚些若为招”则流露出对隐士仙逝的哀思与对其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对世俗的淡漠。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