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张翥
一点芳心两翠蛾。恼人离绪不胜多。尊前忍听渭城歌。 花落鸟啼春去也,水长天远客愁何。此情何处托微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蛾:指女子的眉毛,因其形似翠鸟的羽毛而得名。
  • 尊前:指酒杯前,即在宴席上。
  • 渭城歌:指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其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之句,后被谱成歌曲,常用于送别场合。
  • 花落鸟啼:形容春天的景象,花儿凋谢,鸟儿啼鸣。
  • 水长天远:形容水流长远,天空辽阔,常用来表达离别时的遥远和无尽的思念。
  • 客愁:指旅人的忧愁。
  • 微波:微小的波纹,这里比喻微妙的情感或信息。

翻译

一点芳心,两道翠绿的眉毛。离别的情绪让人烦恼不已。在宴席上,忍不住听那渭城的离别歌。 花儿凋谢,鸟儿啼鸣,春天已经离去,水流长远,天空辽阔,旅人的忧愁又该如何。这份情感,将在何处寄托于微小的波纹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深情与无奈。通过“翠蛾”、“渭城歌”等意象,生动地表达了女子内心的离愁别绪。后句以“花落鸟啼”、“水长天远”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与旅人的孤独。结尾的“此情何处托微波”则巧妙地将情感寄托于微妙的波纹之中,含蓄而深远,展现了元代词人张翥对离别情感的深刻把握和独特表达。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