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钺

· 张翥
天子临轩授钺频,东南何处不红巾。 铁衣远道三军老,白骨中原万鬼新。 烈士精灵虹贯日,仙家谈笑海扬尘。 只将满眼凄凉泪,哭尽平生几故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授钺 (shòu yuè):古代皇帝授予将领兵权的仪式。
  • 临轩 (lín xuān):皇帝在殿前的高台上。
  • 铁衣 (tiě yī):指战士的盔甲。
  • 烈士 (liè shì):指为国捐躯的英雄。
  • 虹贯日 (hóng guàn rì):形容壮烈牺牲,如同彩虹贯穿太阳,象征英勇。
  • 海扬尘 (hǎi yáng chén):比喻世事变迁,如同海水扬起的尘土。

翻译

天子在殿前高台上频繁地授予将领兵权,东南地区到处都是红巾军。 战士们穿着铁甲远征,军队疲惫不堪,中原地区的白骨堆积如山,新鬼不断增加。 烈士的英灵如同彩虹贯穿太阳般壮烈,仙人们谈笑间,世事如海水扬起的尘土般变迁。 只用满眼的凄凉泪水,哭尽了平生中几位故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元末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通过“天子临轩授钺频”和“东南何处不红巾”展现了战事的频繁和广泛。诗中“铁衣远道三军老,白骨中原万鬼新”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后两句则通过烈士的英灵和仙家的谈笑,对比了英雄的壮烈和世事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切哀悼和对战乱的悲愤之情。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