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 张翥
野唱自凄凉。一曲孤鸿欲断肠。恰似竹枝哀怨处,潇湘。月冷云昏觅断行。 离思楚天长。风闪青灯雨打窗。惊起小红楼上梦,悠扬。只在佳人锦瑟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孤鸿:孤独的鸿雁,常用来比喻孤独或失群的人。
  • 断肠:形容极度悲伤。
  • 竹枝:指竹枝词,一种民间歌谣,常带有哀怨情感。
  • 潇湘:指湘江,也泛指湖南地区,常用来象征哀愁。
  • 断行:指断绝的行踪,比喻失去联系或踪迹。
  • 离思:离别的思念。
  • 楚天:楚地的天空,泛指湖南、湖北一带。
  • 青灯:指油灯,因其光色青暗,故称。
  •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翻译

野外的歌声自是凄凉,一曲孤鸿的哀鸣让人欲断肠。就像那竹枝词中的哀怨,在潇湘之地,月光冷冽,云雾昏暗,寻找着断绝的行踪。 离别的思念在楚地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漫长。风中摇曳的青灯,雨点敲打着窗户。惊醒了小红楼上的梦境,那梦悠扬飘渺,只在佳人弹奏的锦瑟旁徘徊。

赏析

这首作品以凄凉的野唱和孤独的鸿雁为开篇,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哀愁氛围。通过“竹枝哀怨”和“潇湘”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后句中的“离思楚天长”和“风闪青灯雨打窗”描绘了离别的漫长与夜晚的孤寂,而“惊起小红楼上梦”则带出了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最后以“佳人锦瑟傍”作结,留下了无限遐想。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凝练,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刻体验。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