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牙璋:古代用象牙制作的符节,用以调兵遣将。
- 凭轼:依靠在车前横木上,形容从容不迫。
- 边陲:边疆。
- 僰酋: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的首领。
- 歃(shà):古代盟誓时,用嘴吸一点血,表示诚意。
- 金盘血:指盟誓时用的器具和血。
- 汉使:汉朝的使者。
- 玉帐旗:指军中主帅的旗帜。
- 司马文章:指司马迁的《史记》。
- 传太史:指司马迁曾任太史令。
- 武侯: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封武乡侯。
- 威略:威力和谋略。
- 南夷: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 兰沧:古地名,今云南澜沧江一带。
- 拟刻:打算刻制。
- 宁蛮:安抚蛮族,指平定边疆。
- 第一碑:指记载功绩的最重要的碑文。
翻译
不需要动用象牙符节远征出兵,将军从容地驾车巡视边疆。 僰族首领争相在金盘上吸血盟誓,汉朝使者的军旗高高飘扬。 司马迁的文章被太史所传,诸葛亮的威力和谋略震慑南方的夷族。 如今在兰沧江上的父老们,打算刻制记载平定蛮族功绩的第一碑。
赏析
这首作品赞颂了一位元帅平定师宗三州的功绩。诗中通过对比古代的征伐与元帅的从容,突出了元帅的智勇与威严。同时,通过提及司马迁和诸葛亮,强调了元帅的文治武功,以及对南方夷族的震慑力。最后,提及拟刻的碑文,表达了对元帅功绩的永久纪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英雄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