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秋诏举秀才余以耳聋足躄县司逼迫非情因成短句
恭承丹诏网群材,卧病空山百念灰。
晋代徒闻三语掾,汉廷何待两生来。
天关虎豹应难得,云锦衣裳不易裁。
寂寞西山双鬓雪,独能永夜望三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辛亥:指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
- 诏举:皇帝下诏选拔人才。
- 秀才: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资格,指有才学的人。
- 耳聋足躄:耳聋(ěr lóng),听力丧失;足躄(zú bì),脚跛,行走不便。
- 县司:县里的官员。
- 丹诏:皇帝的诏书,因用朱笔书写,故称丹诏。
- 卧病:因病卧床。
- 百念灰:形容心灰意冷,对一切事物失去兴趣。
- 晋代:指晋朝。
- 三语掾:掾(yuàn),古代官府中的属员;三语掾,指晋代王衍的三位能言善辩的属员。
- 汉廷:指汉朝朝廷。
- 两生:指汉代两位不愿出仕的隐士。
- 天关:指天门,比喻难以逾越的障碍。
- 虎豹:比喻凶猛的势力。
- 云锦衣裳:比喻华美的官服。
- 不易裁:难以制作。
- 西山:指隐居的地方。
- 双鬓雪:双鬓(shuāng bìn),两侧的鬓发;雪,比喻白发。
- 永夜:长夜。
- 三台:古代星名,比喻高官显位。
翻译
在辛亥年秋天,皇帝下诏选拔有才学的人,我因耳聋和脚跛,县里的官员却逼迫我,这并非我的本意,因此写下了这首短诗。
我恭敬地接受皇帝的诏书,希望能网罗天下英才,但我因病卧床,心中的一切希望都已熄灭。
晋代虽然听说过有三位能言善辩的属员,但汉朝朝廷又何须等待两位不愿出仕的隐士呢?
天门般的障碍和凶猛的势力确实难以逾越,而华美的官服也难以制作。
在西山的隐居之地,我双鬓已白如雪,只能在长夜中独自仰望高官显位。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因身体残疾而无法应诏的无奈与苦闷。诗中,“卧病空山百念灰”一句,深刻描绘了作者因病而心灰意冷的情感状态。通过对晋代“三语掾”和汉代“两生”的提及,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上的才子与隐士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有才学却无法施展的悲哀。结尾的“寂寞西山双鬓雪,独能永夜望三台”则进一步以西山的寂寞和双鬓的白发,来象征作者晚年的孤独与对高位的向往,但这种向往又因现实的困境而显得遥不可及,充满了悲怆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