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军五首

· 张翥
前军红衲袍,朱丝系彭排。 后军细铠甲,白羽攒鞲靫。 辎车左右驰,万马拥长街。 送行动城郭,斗酒饮同侪。 壮士当报国,毋为故乡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红衲袍(nà páo):红色的军袍。
  • 朱丝:红色的丝线。
  • 彭排:古代一种军用器械,用于防御。
  • 细铠甲(kǎi jiǎ):精细制作的铠甲。
  • 白羽:白色的羽毛,常用于装饰箭矢。
  • 攒鞲靫(zǎn gōu chā):聚集的箭袋。
  • 辎车(zī chē):装载军需物资的车辆。
  • 同侪(tóng chái):同辈,同伴。

翻译

前方的军队穿着红色的军袍,用红色的丝线系着防御器械彭排。后方的军队则穿着精细的铠甲,箭袋里装满了装饰着白色羽毛的箭矢。装载军需物资的车辆在队伍两侧奔驰,成千上万的马匹拥挤在长街上。送行的人们在城郭中行动,与同伴们共饮斗酒。壮士们应当报效国家,不要只怀念故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军队的威武气势。诗中“红衲袍”与“细铠甲”、“朱丝”与“白羽”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军队的英勇与坚定。最后两句“壮士当报国,毋为故乡怀”,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壮士们的期望,强调了报国的重要性,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张翥

元晋宁人,字仲举,号蜕庵。豪放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少时家居江南,从学于李存、仇远,以诗文名。顺帝至正初,召为国子助教,寻退居。修辽金元三史,起为翰林编修,史成,升礼仪院判官。累迁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为诗格调甚高,词尤婉丽风流。有《蜕庵集》。 ► 8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