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天龙寺丛桂楼

· 张昱
天龙楼阁迥无邻,玉斧修成月满轮。 受质岂无如郤者,触机还有姓黄人。 香通三昧惟心印,花散诸天尽法身。 谁把碧云题树叶,惠休诗句本清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龙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
  • 迥无邻:远远没有邻居,形容孤立高耸。
  • 玉斧:传说中用来修月的工具,这里比喻天龙寺的楼阁如玉斧般精致。
  • 月满轮:形容月亮圆满如轮。
  • 受质:接受质询或考验。
  • :古代地名,这里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或典故。
  • 触机:触动机关或机缘。
  • 姓黄人:可能指某个姓黄的历史人物或典故。
  • 三昧:佛教术语,意为正定,指心神专注的状态。
  • 心印:佛教术语,指通过心与心的直接传递来领悟佛法。
  • 花散诸天:形容佛法如花般散布于各天界。
  • 法身:佛教术语,指佛的真身,即佛的法性身。
  • 碧云:青绿色的云,这里比喻诗句的清新脱俗。
  • 惠休:可能是指某位古代诗人或文人。

翻译

天龙寺的楼阁高耸孤立,仿佛玉斧修成的满月般圆满。 它接受了怎样的质询,又有谁触动了它的机缘? 香气通达三昧之境,心印相传; 花朵散布于诸天,尽显佛法身。 是谁将碧云般的清新诗句题写在树叶上, 惠休的诗句原本就清新脱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龙寺丛桂楼的孤高与神秘,通过佛教意象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术语,如“三昧”、“心印”、“法身”等,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同时,通过对“玉斧修月”和“碧云题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和清新脱俗的审美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宗教与哲理的韵味。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