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友斋十歌

西京以还十九首,东周而上三百篇。檀弓鲁论诸国策,其言虽贵人茫然。 岂无五车载惠子,尺炬并付骊山烟。我生何幸雪未颠,著成百二十万言。 毋论爱者似鸡肋,在我亦足成蜗涎。何必要什袭藏名山,何必要咸阳市上千金悬。 归去来,一壶美酒抽一编,读罢一枕床头眠。天公未唤债未满,自吟自写终残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京:指西汉都城长安。
  • 十九首:指《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作品。
  • 东周:指周朝晚期。
  • 三百篇:指《诗经》,共305篇。
  • 檀弓:《礼记》中的一篇。
  • 鲁论:指《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 国策:指《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策略的书籍。
  • 五车:指学识渊博,典出《庄子·天下》。
  •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哲学家。
  • 尺炬:指书籍,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
  • 骊山烟:指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
  • 鸡肋:比喻无多大意味、但又不忍舍弃之事物。
  • 蜗涎:比喻微小、无足轻重的努力。
  • 什袭藏名山:指将珍贵书籍深藏不露。
  • 咸阳:秦国都城。
  • 千金悬:指悬赏千金以求得珍贵书籍。
  • 归去来:回归田园生活的意象。
  • 抽一编:抽出一本书来阅读。
  • 天公未唤债未满:天命未尽,责任未了。

翻译

自从西汉长安以来的《古诗十九首》,到东周时期的《诗经》三百篇,再到《檀弓》、《论语》、《战国策》等,这些书籍虽然内容重要,但人们却感到茫然。难道没有像惠子那样学富五车的人,却只能将书籍付之一炬,如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骊山烟一般。我何其幸运,在头发未白之前,完成了百二十万字的著作。不必说这些作品对我来说如同鸡肋,即使对我自己而言,也只是微不足道的努力。何必非要将这些书籍深藏名山,何必非要像在咸阳那样悬赏千金以求得。回归田园,一壶美酒,抽出一本书来阅读,读完后在床头安然入睡。天命未尽,责任未了,我自顾自地继续写作,直到晚年。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己著作的态度。诗中,王世贞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提及,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他将自己的著作与古代经典相比较,既表达了对个人成就的自豪,也流露出对知识传承的无奈。最后,他选择了回归简朴的生活,享受阅读与写作的乐趣,体现了对个人精神追求的坚持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

王世贞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