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胡侍鸿胪诗有感因遗其从子邑博叔才
十年但耳胡鸿胪,鸿胪之墓三草枯。世人自失凤凰羽,此日满把骊龙珠。
虽于风雅未县合,往往时材骨格殊。辞官著书欲何作,书成不换囊青蚨。
床头一绨酒家共,缶中半菽时有无。齐名关西者谁子,肯放白雪骄巴歈。
中丞冠峨铁獬豸,辽阳马被貂襜褕。胡家岂无双玉树,或摧秋霰今穷途。
呜呼胡生慎莫学汝伯,汝伯文章老成癖。不见山鸡敢凤鸣,且向人间斗毛色。
封侯拜相在一言,枉杀书生万言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鸿胪:指胡侍,明代文人,曾任鸿胪寺卿。
- 骊龙珠:比喻珍贵的文才或作品。
- 风雅:指文学艺术的高雅风格。
- 县合:相符合。
- 囊青蚨:指钱财。
- 绨:一种粗厚的丝织品。
- 缶中半菽:比喻生活贫困,食物不足。
- 关西:指关中地区,这里可能指某位与胡侍齐名的文人。
- 白雪:比喻高雅的文学作品。
- 巴歈:指巴蜀地区的民歌,这里可能指通俗文学。
- 铁獬豸:指官帽,比喻官职。
- 貂襜褕:指貂皮制成的衣服,比喻富贵。
- 双玉树:比喻优秀的子弟或才华。
- 秋霰:秋天的冰雹,比喻困境。
- 山鸡:比喻平凡的人。
- 凤鸣:比喻高贵的声音或才华。
- 毛色:比喻外表或才华。
- 万言策:指长篇大论的策论。
翻译
十年间只听闻胡鸿胪的名字,鸿胪的墓地草木已枯萎三次。世人失去了凤凰般的才华,如今却满手握着珍贵的骊龙珠。 虽然他的作品与风雅不完全相符,但往往展现出独特的骨格和才华。辞去官职后,他著书立说,但书成后却换不来钱财。 床头堆放着粗布,酒家共饮,食物时常匮乏。与他齐名的是关西的哪位文人,是否能不让高雅的文学被通俗所超越。 中丞的官帽高耸,辽阳的马匹披着貂皮衣。胡家难道没有才华横溢的子弟,或许他们正经历着秋天的冰雹,陷入困境。 唉,胡生啊,慎莫学你的伯父,你的伯父对文章有着成癖。不要以为山鸡能与凤凰争鸣,你且在人间展现你的才华。 封侯拜相只在一言之间,而书生万言的策论却白费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胡侍及其家族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胡侍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家族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典故,如“凤凰羽”、“骊龙珠”等,形象地描绘了胡侍的文学才华和作品的价值。同时,通过对胡家子弟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他们才华的认可,但也警示他们不要盲目模仿前辈,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现才华。最后,诗人对书生万言策的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学价值的忽视,以及文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