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诸功臣像二十六首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参军国事太傅中军右丞相征北大将军魏国公中山徐武宁王达
昔在成化朝,群小为蛊惑。
贡橐杂苞苴,中使日络绎。
三原抚炎徼,抗章夺坚魄。
及乎钥留畿,十疏表忠直。
天听时一回,国论若有植。
白简入都门,倾朝为动色。
拂衣南山陲,过者必垂式。
孝皇嗣龙飞,元纁慰耆德。
既专铨衡寄,复参坐论席。
罄欬若一身,谗来微捍格。
高空揭太华,狂澜回碣石。
何以昭令终,上公特殊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成化:明宪宗朱见深的年号,公元1465年至1487年。
- 蛊惑:迷惑,使人迷惑。
- 贡橐:贡品,指进献给皇帝的物品。
- 苞苴:包裹鱼肉等用的草袋,这里指贿赂。
- 中使:宫中的使者,指宦官。
- 络绎:连续不断。
- 三原:地名,今陕西省三原县。
- 抗章:上书直言。
- 坚魄:坚定的意志。
- 钥留畿:指留守京城。
- 十疏:指多次上疏。
- 天听:皇帝的听闻。
- 国论:国家的议论。
- 白简:古代官员上书用的白色竹简。
- 都门:京城的城门。
- 倾朝:整个朝廷。
- 动色:震惊变色。
- 拂衣:拂袖而去,表示愤然离去。
- 南山陲:指南山边,这里指隐居之地。
- 垂式:敬仰。
- 孝皇:指明孝宗朱祐樘。
- 元纁:古代的一种丝织品,这里指皇帝的赏赐。
- 耆德:年高德劭的人。
- 铨衡:选拔官员的职务。
- 坐论:坐而论道,指参与朝政讨论。
- 罄欬:咳嗽,比喻言语。
- 捍格:抵触,冲突。
- 高空:高远的天空。
- 太华:华山,比喻高峻。
- 狂澜:汹涌的波涛。
- 碣石:山名,比喻坚固。
- 令终:善终。
- 上公:古代官爵的最高等级。
- 特殊锡:特别的赏赐。
翻译
在成化年间,朝中有许多小人迷惑皇帝。他们用贡品和贿赂来巴结皇帝,宫中的使者络绎不绝。三原的官员上书直言,以坚定的意志抗争。当他留守京城时,多次上疏表达忠诚正直。皇帝偶尔听取,国家的议论似乎有所确立。当他的白简进入都门,整个朝廷都为之震惊变色。他愤然离开朝堂,隐居南山边,路过的人无不敬仰。孝宗皇帝继位后,赏赐给这些年高德劭的人元纁,以慰劳他们的德行。他既被委以选拔官员的重任,又参与朝政的讨论。他的言语如同高远的华山,抵挡住了汹涌的波涛。他是如何得到善终的呢?皇帝给了他特别的赏赐。
赏析
这首诗赞颂了在成化年间,一位忠诚正直的官员在朝中与小人抗争,最终得到皇帝的赏识和特别赏赐的故事。诗中通过对比“群小”与“忠直”,展现了主人公的坚定与高尚,以及他在朝中的影响力。诗人通过描绘主人公的言行和皇帝的反应,表达了对忠诚与正直的崇敬,以及对历史人物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