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疮剧病不寐戏成示敬美
冉冉月堕棂,淅淅竹敲瓦。
呻吟不成寐,数至街鼓罢。
我羡毕陵伽,视身如土苴。
?此半残足,博得全般若。
四大非我有,谁为受痛者。
此义颇亦闻,其如不能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冉冉(rǎn rǎn):慢慢地。
- 棂(líng):窗户的格子。
- 淅淅(xī xī):形容风声或雨声。
- 敲瓦:指雨点敲打屋瓦的声音。
- 呻吟(shēn yín):因痛苦而发出的声音。
- 街鼓:古代城市中定时敲响的鼓声,用以报时。
- 毕陵伽:佛教中的一个故事人物,以其超脱世俗痛苦著称。
- 土苴(tǔ jū):泥土和草芥,比喻轻贱之物。
- ?(pàn):同“判”,舍弃。
- 全般若(quán bō rě):完全的智慧或觉悟。
- 四大:佛教中指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构成一切物质。
翻译
月亮缓缓地从窗户格子间落下,淅淅沥沥的雨声敲打着屋瓦。 因疼痛而呻吟,无法入睡,数着直到街上的鼓声停止。 我羡慕毕陵伽,能将身体视作泥土和草芥。 舍弃这半残的脚,以换取完全的智慧。 四大元素并非我所拥有,那么谁是承受痛苦的人呢? 这种道理我也听说过,无奈自己做不到舍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因病痛而夜不能寐的情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痛苦的深刻体验和对超脱痛苦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如将月落与雨声对比,表达出夜晚的静谧与病痛的煎熬;将毕陵伽的超脱与自己的无奈对比,突显了作者对精神解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病痛中对生命和智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