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松上人
昔我游丛林,颇与耆宿伍。
弹指百千偈,纵横藏中语。
自谓得宝珠,有取无不与。
今来谒松师,一语不得吐。
乃至欲吐时,涊然汗如雨。
回首青天空,荆棘皆净土。
持此拟叩师,恐师竟无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耆宿(qí sù):年高而有道德学问的人。
- 偈(jì):佛经中的唱颂词。
- 藏中语:指佛经中的深奥语言。
- 宝珠:比喻珍贵的佛法智慧。
- 涊然(niǎn rán):形容汗出很多的样子。
- 荆棘:比喻困难和障碍。
- 净土:佛教中指清净无染的地方。
翻译
昔日我游历丛林,常与年高德劭的僧人相伴。 他们口中念诵的佛偈成百上千,言辞深奥如藏中秘语。 我自以为已得佛法之宝珠,无论何求皆能有所得。 然而今日来拜见松师,却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即使想要开口,却汗如雨下。 回头望向天空,原本的荆棘之地竟成了净土。 我以此心意想要请教松师,恐怕松师也不会轻易答应。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奥的敬畏和对高僧的敬仰。诗中,“耆宿”、“偈”、“藏中语”等词语描绘了僧侣的智慧与佛法的深邃,而“宝珠”则象征着诗人自以为已经领悟的佛法精髓。然而,面对松师,诗人却感到自己无法表达,这种无法言说的感受通过“涊然汗如雨”生动地表现出来。最后,诗人对松师的敬仰与对佛法深奥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宗教体验和内心的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