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湛甘泉翁上唐山居

肩舆遥度越山崔,野色岚光拨不开。 古壁重留丞相记,绿阴高护尚书台。 馌耕浓向交畦聚,听讲云从独鸟来。 翻忆往年冬至梦,淳醪真饮石翁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肩舆(jiān yú):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类似于轿子。
  • 岚光(lán guāng):山间雾气反射的光芒。
  • 丞相记:指丞相留下的碑记或题字。
  • 尚书台:古代官署名,尚书省的办公地点。
  • 馌耕(yè gēng):古代农夫在田间劳作时,家人送饭到田间。
  • 交畦(jiāo qí):田间的小路。
  • 听讲:指听讲学或讲经。
  • 淳醪(chún láo):纯正的美酒。
  • 石翁杯:指石制的酒杯,这里可能指与石翁(可能是指湛甘泉)共饮的场景。

翻译

乘坐肩舆远行,越过崔嵬的山岭,野外的景色和山间的雾光交织,难以分辨。 古壁上再次留下了丞相的题记,绿荫浓密地覆盖着尚书台。 农夫们在田间劳作,家人送饭,热闹地聚集在交错的小路上,云彩似乎也为了听讲学而独自飘来。 回想起往年冬至的梦境,那时真是在石翁的杯中畅饮了淳厚的美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访问湛甘泉翁在唐山居所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肩舆”、“越山”、“岚光”等词语,勾勒出一幅远行访友的山水画卷。后半部分则通过“丞相记”、“尚书台”等历史遗迹,以及“馌耕”、“听讲”等生活场景,展现了居所的文化底蕴和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结尾的“淳醪真饮石翁杯”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增添了诗意和情感的深度。

王渐逵

明广东番禺人,字用仪,一字鸿山,号青萝子、大隐山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养母请告,家居十余年,后至广州,适有诏,养病逾三年者不复叙用。乃赴会稽,谒王阳明墓,与其门人讲学。久之乃归。后复被荐入京,言事不报,复乞归。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萝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