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俞仲蔚题赵吴兴画陶元亮归去来辞
陶令罢彭泽,正及黄花开。
有酒不辞浊,长歌归去来。
千载义熙波,谁能溯其洄。
学士返吴天,椎发白毰毸。
回首感宗周,掷国一婴孩。
篮舆蹇柴桑,紫骝捷蓬莱。
时睽迹更殊,畴能不见猜。
惜哉丹青美,托尚隔云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次韵,依照别人诗词的韵脚作诗。
- 俞仲蔚:人名,明代文人。
- 赵吴兴:人名,明代画家。
- 陶元亮:即陶渊明,东晋诗人。
- 归去来辞:陶渊明的辞赋作品。
- 彭泽:地名,陶渊明曾任彭泽令。
- 黄花:菊花。
- 辞浊:拒绝浊酒,指不饮劣酒。
- 长歌:长声歌唱。
- 义熙:东晋安帝的年号。
- 洄:回旋的水流。
- 学士:指赵吴兴。
- 椎发:束发。
- 白毰毸:白发蓬松的样子。
- 宗周:指东晋。
- 婴孩:指东晋末年的混乱局面。
- 篮舆:竹轿。
- 柴桑:地名,陶渊明的故乡。
- 紫骝:骏马。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
- 时睽:时局不同。
- 迹更殊:行迹不同。
- 见猜:被猜疑。
- 丹青:绘画。
- 托尚:寄托的崇高理想。
- 云埃:云雾尘埃,比喻遥远的距离。
翻译
陶渊明辞去彭泽令的职务,正值菊花盛开之时。他拒绝饮用劣酒,长声歌唱着《归去来辞》。千年的义熙年间的风波,谁能追溯其回旋的水流。学士回到吴地,束发已白,蓬松如毡。回首感慨东晋的衰落,国家如同被抛弃的婴孩。乘坐竹轿艰难地回到柴桑,骑着骏马却迅速到达蓬莱仙境。时局不同,行迹也各异,谁能不被猜疑。可惜这美丽的画作,寄托的崇高理想却隔着云雾尘埃。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时局变迁的感慨。诗中“陶令罢彭泽,正及黄花开”描绘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时节,菊花盛开,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后文通过对赵吴兴画作的赞美,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但同时感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遥远距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追思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