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于欲渡钱塘取山阴道抵四明观日出归谒肖甫司马谓余作一歌壮其行拈笔得数语盖余入静来不复措意于工拙矣
张公一生江海客,别余欲渡钱塘东。
镜湖湖头采春色,山阴道上梅花风。
直从明海探出日,别炼赤堇为长虹。
钱塘幕府高刺天,其帅司马公宗工。
相留十日布衣饮,知尔不哭回车穷。
此时定笑玉生癖,土室僵卧如袁公。
有足却依兀者坐,得句总让钉铰工。
大鹏九万鴳一尺,若语逍遥无不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幼于:指张幼于,人名。
- 钱塘:即今杭州。
- 山阴道:古地名,在今浙江绍兴。
- 四明:山名,在今浙江宁波。
- 肖甫:人名,可能是指司马肖甫。
- 司马:古代官职名,此处指肖甫。
- 宗工:尊贵的工匠,此处可能指肖甫的地位或技艺。
- 布衣饮:穿着布衣饮酒,指平民的饮酒方式。
- 回车穷:回车,指回程;穷,尽头。这里指旅途的终点。
- 玉生癖:对玉的特殊爱好,这里可能指作者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痴迷。
- 土室僵卧:在简陋的土屋中僵硬地躺着,形容生活简朴或隐居。
- 袁公:人名,具体指谁不详,可能是指一个隐士或与作者有相似生活方式的人。
- 兀者:坐者,这里可能指隐士或修行者。
- 钉铰工:制作钉铰的工匠,这里可能比喻诗句的精巧。
- 大鹏九万鴳一尺:大鹏,传说中的大鸟,能飞九万里;鴳,小鸟。这里比喻大小事物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翻译
张幼于一生游历江湖,这次告别我,打算渡过钱塘江向东行。他将在镜湖边采摘春天的美景,走在山阴道上感受梅花的香气。他将从明海深处探寻日出,用赤堇山上的矿石炼制出长虹。钱塘的幕府高耸入云,那里的主帅司马公是尊贵的工匠。他留张幼于住了十天,穿着布衣一起饮酒,知道你不会在回程的路上哭泣,因为旅途的终点并不穷尽。
这时我可能会笑自己对玉的特殊爱好,像是在简陋的土屋中僵硬地躺着的袁公一样。我有脚却依附于坐者,得到的诗句总是不如制作钉铰的工匠精巧。大鹏能飞九万里,而小鸟只有一尺,但若谈论自由自在,它们并无不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张幼于的旅行计划和作者对其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方式的反思。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镜湖湖头采春色”、“山阴道上梅花风”等,展现了江南春色的美丽。通过“大鹏九万鴳一尺”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无论大小,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王世贞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元美,自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刑部主事。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下狱,世贞时进汤药,又代其妻草疏。杨死,复棺殓之。严嵩大恨。会鞑靼军入塞,嵩诿过于世贞父蓟辽总督王忬,下狱。世贞与弟王世懋伏嵩门乞贷,忬卒论死,兄弟号泣持丧归。隆庆初讼父冤,复父官。后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好为古诗文,始与李攀龙主文盟,主张文不读西汉以后作,诗不读中唐人集,以复古号召一世。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于是天下咸望走其门,操文章之柄,所作亦不尽膺古,而有近似元稹、白居易之作。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
► 7138篇诗文
王世贞的其他作品
- 《 余以秋月履任有闽人孙司狱者廉慈着狴犴间不久迁广东幕僚憔悴不自得濒行搏颡乞言悯之为赋二绝句 》 —— [ 明 ] 王世贞
- 《 寿顾翁七帙一篇元章苏本有马式语 》 —— [ 明 ] 王世贞
- 《 凤笙曲 》 —— [ 明 ] 王世贞
- 《 上人将谒补陀过金陵谒诗为别 》 —— [ 明 ] 王世贞
- 《 张太史明成送母还豫章 》 —— [ 明 ] 王世贞
- 《 归自东洞庭望莫釐峰 》 —— [ 明 ] 王世贞
- 《 弇园杂咏四十三首清凉界 》 —— [ 明 ] 王世贞
- 《 玉蝴蝶 · 拟艳 》 —— [ 明 ] 王世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