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友生遗端溪砚瓦

寻常濡翰次,恨不到端溪。 得自新知己,如逢旧解携。 玩馀轻照乘,谢欲等悬黎。 静对胜凡客,闲窥忆好题。 娲天补剩石,昆剑切来泥。 著指痕犹湿,停旬水未低。 呵云润柱础,笔彩饮虹霓。 鹆眼工谙谬,羊肝士乍刲。 连澌光比镜,囚墨腻于䃜。 书信成池黑,吟须到日西。 正誇忧盗窃,将隐怯攀跻。 捧受同交印,矜持过秉圭。 草颠终近旭,懒癖必无嵇。 用合缘鹦鹉,珍应负会稽。 贞姿还落落,寒韵或凄凄。 风月情相半,烟花思岂迷。 宜从方袋挈,枉把短行批。 浅小金为斗,泓澄玉作堤。 遇人依我惜,想尔与天齐。 □□□□□,行时秪独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濡翰(rú hàn):沾湿毛笔。
  • 端溪:指端砚,一种名贵的砚台,产于广东端溪。
  • 解携:离别,分手。
  • 照乘:指能够照亮车乘的宝珠,比喻珍贵之物。
  • 悬黎:古代美玉名。
  • 娲天:指女娲补天的神话。
  • 昆剑:传说中的宝剑。
  • 停旬:十天。
  • 呵云:比喻砚台的润泽。
  • 柱础:柱子的基石。
  • 笔彩:指笔墨的色彩。
  • 虹霓(hóng ní):彩虹。
  • 鹆眼:指砚台上的眼状纹理。
  • 羊肝:指砚台的颜色。
  • (kuī):割,切。
  • 连澌:连续的水流。
  • 囚墨:指砚台中的墨。
  • (yí):砚台的别称。
  • 池黑:指墨池。
  • 攀跻:攀登。
  • 交印:交换印信。
  • 秉圭:手持玉圭,表示尊敬。
  • 草颠:草书的颠峰。
  • :指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
  • 懒癖:懒惰的习惯。
  • :指嵇康,魏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
  • 会稽:地名,今浙江绍兴,古代以产美玉著称。
  • 贞姿:坚贞的姿态。
  • 寒韵:清冷的韵味。
  • 风月:指自然景色。
  • 烟花:指繁华景象。
  • 方袋:方形的袋子。
  • 短行:简短的诗句。
  • 浅小金:指小而浅的金斗。
  • 泓澄:清澈的水。
  • 玉作堤:玉石砌成的堤岸。
  • 独赍(jī):独自携带。

翻译

平常写字时,遗憾未能使用端溪砚。 得到新朋友的赠送,如同重逢旧友。 欣赏之余,感觉它轻如照乘宝珠,价值可比悬黎美玉。 静静地对着它,胜过与凡人交往,闲暇时想起美好的诗题。 它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用昆剑切割而成。 手指触摸仍有湿润感,十天过去水位未降。 呵气使砚台润泽如柱础,笔墨色彩如饮虹霓。 砚上的鹆眼纹理熟练而准确,羊肝色的砚石刚切割好。 连续的水流光亮如镜,砚中的墨细腻胜过䃜石。 书信写得墨池都黑了,吟诗直到日落。 正夸赞它却担心被偷,想要隐匿又怕攀登。 接受它如同交换印信,持之如持玉圭般庄重。 草书终将接近张旭,懒惰的习惯必不如嵇康。 它适合与鹦鹉相伴,珍贵应负会稽之名。 坚贞的姿态依然高洁,寒韵或许凄美。 风月之情各半,烟花之思岂能迷乱。 宜放入方袋携带,不必把短诗批评。 小金斗浅浅,玉堤清澈。 遇到人依我珍惜,想你与天齐高。 行走时只独自携带。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端溪砚的珍爱与赞美,通过对砚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珍贵与独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典故,如将砚台比作照乘宝珠、悬黎美玉,以及提及女娲补天、昆剑等神话传说,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同时,诗人的情感也贯穿其中,既有对砚台的珍视,也有对书写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细腻感受和高雅情趣。

李咸用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