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下联句

· 李益
佛刹接重城,红楼切太清。 紫云连照耀,丹槛郁峥嵘。 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 参差五陵晚,分背八川明。 松韵风初过,莲陂浪欲倾。 敬瞻疑涌见,围绕学无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佛刹:佛寺。
  • 重城:指城墙重重,形容城市规模宏大。
  • 红楼:红色的楼阁,这里可能指寺庙中的建筑。
  • 太清:天空。
  • 紫云:祥瑞的云气。
  • 丹槛:红色的栏杆。
  •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用来形容建筑的雄伟。
  • 榱栋:屋椽和栋梁,泛指房屋的结构部分。
  • 烟虹:烟雾和彩虹,形容景象的美丽和神秘。
  • 轩窗:高大的窗户。
  • 日月平:日月同辉,形容景象的壮丽。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五陵:指长安附近的五个陵墓,这里泛指长安一带。
  • 分背:分别,背对。
  • 八川:指长安附近的八条河流。
  • 莲陂:莲花池。
  • 敬瞻:恭敬地观看。
  • 涌见:涌现,出现。
  • 学无生:佛教术语,指学习无生法,即超越生死的教义。

翻译

佛寺与重重城墙相接,红色的楼阁高耸入云。 紫色的云彩照耀着,红色的栏杆显得雄伟壮观。 屋椽和栋梁间烟雾和彩虹交织,高大的窗户与日月同辉。 景象参差不齐,长安的夜晚渐渐来临,河流在背后明亮地流淌。 松树的韵律随着风飘过,莲花池中的波浪似乎要倾泻。 恭敬地观看,仿佛有神秘的景象涌现,围绕着学习超越生死的教义。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佛寺及其周围壮丽的自然和城市景观,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宏伟的建筑与自然美景的和谐统一。诗中“红楼切太清”、“紫云连照耀”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建筑的高大和云彩的绚烂,而“榱栋烟虹入”、“轩窗日月平”则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结尾处提及“学无生”,暗示了佛教的深远影响,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景物的赞美,也蕴含了宗教哲理的沉思。

李益

李益

李益,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