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意

怅望逢张女,迟回送阿侯。 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妙选茱萸帐,平居翡翠楼。 云屏不取暖,月扇未遮羞。 上掌真何有,倾城岂自由。 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䦰。 夫向羊车觅,男从凤穴求。 书成祓禊帖,唱杀畔牢愁。 夜杵鸣江练,春刀解若榴。 象床穿幰网,犀帖钉窗油。 仁寿遗明镜,陈仓拂綵毬。 真防舞如意,佯盖卧箜篌。 濯锦桃花水,溅裙杜若洲。 鱼儿悬宝剑,燕子合金瓯。 银箭催摇落,华筵惨去留。 几时销薄怒,从此抱离忧。 帆落啼猿峡,樽开画鹢舟。 急弦肠对断,剪蜡泪争流。 璧马谁能带,金虫不复收。 银河扑醉眼,珠串咽歌喉。 去梦随川后,来风贮石邮。 兰丛衔露重,榆荚点星稠。 解佩无遗迹,凌波有旧游。 曾来十九首,私谶咏牵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怅望:惆怅地望着。
  • 迟回:迟疑不决地徘徊。
  • 小垂手:古代舞蹈中的一种动作,手轻轻下垂。
  • 大刀头:古代兵器,这里可能指某种仪式或舞蹈中的动作。
  • 茱萸帐:用茱萸装饰的帐篷,茱萸是古代重阳节佩戴的植物,象征避邪。
  • 翡翠楼:装饰华丽的楼阁。
  • 云屏:云状的屏风。
  • 月扇:形状似月的扇子。
  • 上掌:古代舞蹈中的一种动作。
  • 倾城:形容女子美貌,能使全城倾倒。
  • 楚妃交荐枕:楚国的妃子推荐枕头,意指提供安逸的休息。
  • 汉后共藏䦰:汉朝的皇后共同隐藏䦰,䦰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 羊车:古代的一种车,这里可能指追求的对象。
  • 凤穴:凤凰的巢穴,比喻高贵的地方。
  • 祓禊帖:古代的一种书法作品,祓禊是古代的一种净化仪式。
  • 畔牢愁:边疆的牢房和忧愁,这里可能指边疆的艰苦生活。
  • 夜杵:夜晚捣衣的杵。
  • 春刀:春天的刀,可能指春天的工具或武器。
  • 象床:象牙装饰的床。
  • 犀帖:用犀牛皮制成的帖子。
  • 仁寿遗明镜:仁寿留下的明亮的镜子,仁寿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 陈仓拂綵毬:陈仓拂去彩色的毬,陈仓是古代的一个地名。
  • 舞如意:舞蹈中的如意动作。
  • 卧箜篌:躺着弹奏箜篌,箜篌是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 濯锦桃花水:在桃花水中洗涤锦缎。
  • 溅裙杜若洲:裙子溅湿在杜若洲,杜若是古代的一种香草。
  • 鱼儿悬宝剑:鱼儿悬挂着宝剑,形象描绘。
  • 燕子合金瓯:燕子与金瓯结合,金瓯是古代的一种容器。
  • 银箭催摇落:银箭催促着摇落,银箭可能指时间或某种象征。
  • 华筵惨去留:华丽的宴席上,离别之情惨淡。
  • 帆落啼猿峡:帆落下,猿猴在峡谷中啼叫。
  • 樽开画鹢舟:酒杯开启,画有鹢鸟的舟。
  • 急弦肠对断:急促的弦乐声让人心肠断绝。
  • 剪蜡泪争流:剪断蜡烛,泪水争相流下。
  • 璧马:玉制的马。
  • 金虫:金色的虫子,可能指金饰。
  • 银河扑醉眼:银河像是要扑向醉眼。
  • 珠串咽歌喉:珠串像是堵住了歌喉。
  • 兰丛衔露重:兰花丛中露水重。
  • 榆荚点星稠:榆树的荚果点缀着繁星。
  • 解佩无遗迹:解下佩饰,不留痕迹。
  • 凌波有旧游:在水波上有着旧时的游历。
  • 私谶咏牵牛:私下的预言咏唱牵牛星,牵牛星是古代传说中的星宿。

翻译

惆怅地望着遇见的张女,迟疑不决地徘徊着送别阿侯。只能空看她轻盈地做着小垂手的舞蹈动作,忍心不问她大刀头的舞蹈。她被选为茱萸帐中的佳人,平日在翡翠楼中居住。云状的屏风不能取暖,月形的扇子未能遮羞。在舞蹈中上掌的动作真有什么意义,她的美貌岂能自由地展现。楚国的妃子推荐枕头,汉朝的皇后共同隐藏䦰。丈夫向羊车寻找,男子从凤穴追求。书写的祓禊帖,唱出的畔牢愁。夜晚的杵声在江边响起,春天的刀解开若榴。象牙床穿过幰网,犀牛皮帖钉在窗油上。仁寿留下的明镜,陈仓拂去彩色的毬。真的防备舞蹈中的如意动作,假装盖着卧箜篌。在桃花水中洗涤锦缎,裙子溅湿在杜若洲。鱼儿悬挂着宝剑,燕子与金瓯结合。银箭催促着摇落,华丽的宴席上,离别之情惨淡。帆落下,猿猴在峡谷中啼叫,酒杯开启,画有鹢鸟的舟。急促的弦乐声让人心肠断绝,剪断蜡烛,泪水争相流下。玉制的马谁能带走,金色的虫子不再收集。银河像是要扑向醉眼,珠串像是堵住了歌喉。去梦随着川后,来风贮存在石邮。兰花丛中露水重,榆树的荚果点缀着繁星。解下佩饰,不留痕迹,在水波上有着旧时的游历。曾来十九首,私下的预言咏唱牵牛星。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象征和隐喻。诗中通过对舞蹈、乐器、宴席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哀愁。诗中的“怅望”、“迟回”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通过对“茱萸帐”、“翡翠楼”等华丽场景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华筵惨去留”、“剪蜡泪争流”等句则深刻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604篇诗文

李商隐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