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阳行

· 李涉
黄昏日暮驱羸马,夜宿濉阳烽火下。 此地新经杀戮来,墟落无烟空碎瓦。 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 愁心翻覆梦难成,病仆呻吟呼不起。 泗水三千招义军,本是征战邀殊勋。 十年麾下蓄壮气,一朝此地为愁人。 昨日太阳回照烛,转见天心重含育。 早晚东风的发生,古堤春草年年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濉阳: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一带。
  • 羸马:瘦弱的马。
  • 烽火:古代用于传递军情的火光信号。
  • 墟落:废墟,村落。
  • 层冰:厚厚的冰层。
  • 隋朝水:指隋朝时期的河流。
  • 翻覆:反复不定。
  • 泗水:河流名,流经今江苏省北部。
  • 招义军:招募义勇军。
  • 殊勋:特殊的功勋。
  • 麾下:部下,指在军队中。
  • 含育:孕育,培养。
  • 东风:春风。
  • 古堤:古老的堤坝。

翻译

黄昏时分,我驱赶着瘦弱的马,夜宿在濉阳的烽火之下。这里刚刚经历了杀戮,村落中没有炊烟,只剩下破碎的瓦片。厚厚的冰层堵塞了隋朝的河流,一道银河横贯千里。忧愁的心境反复无常,连梦都难以成形,病弱的仆人呻吟着,无法起身。泗水三千,招募义勇军,本是为了征战取得特殊功勋。十年在军中积蓄的壮志,一朝之间,这里变成了愁苦之地。昨日的太阳回照,转而看到天心重新孕育生机。早晚春风的吹拂,古堤上的春草年年都会绿意盎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愁苦。通过“黄昏日暮驱羸马”、“墟落无烟空碎瓦”等句,生动地勾勒出战后的凄凉。诗中“层冰塞断隋朝水,一道银河贯千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半部分则通过“泗水三千招义军”等句,反映了诗人对和平与复兴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寻以结近幸,为谏议大夫孔戣劾奏,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公元827年-公元835年)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 1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