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立秋

使节经三夏,淹留秋已生。 身怜羁薄禄,心愧请长缨。 此夜关山月,何人怅望情。 鬓蓬搔已短,不待晓霜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淹留(yān liú):停留、逗留。
  • 羁薄(jī bó):指贫困、微薄。
  • 长缨(cháng yīng):长缨带,古代官员的标志之一,代表高官显贵。
  • 鬓蓬(bìn péng):指鬓角的头发。
  • 晓霜(xiǎo shuāng):清晨的霜。

翻译

都城中已是立秋时节,使者在这里逗留了整整三个夏天,秋天已经悄悄来临。我自怜贫困微薄的待遇,内心愧对那些高官显贵。这个夜晚,关山上的明月,有谁在思念着什么呢?我的鬓角头发已经短了,不必等到清晨的霜露来惊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使者在都城中逗留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身贫困地位的怜悯和对高官显贵的羡慕之情。通过描写夜晚的明月和自身的心境,展现了一种孤寂和无奈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