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偶至相国僧舍
精蓝创何朝,规制极殊胜。
阎浮罹劫火,无复庄严盛。
惟馀白足僧,短褐露两胫。
我于大雪中,独立偶乘兴。
难寻金布地,颇讶玉为径。
娑婆绝尘翳,似得天眼净。
冷冷梵呗音,细杂铙与磬。
欣然遂忘返,宿留逮昏暝。
乃知向上机,无台亦无镜。
徒劳费辞说,妙在悟自性。
世无毗耶翁,孰拯众生病。
愿言投空门,跏趺事禅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国:指高僧、尊者。
- 规制:法度、规矩。
- 殊胜:非常美好。
- 阎浮(yán fú):佛教中指世间。
- 罹:遭遇、受到。
- 劫火:佛教中指世间的烦恼、痛苦。
- 庄严:光彩、壮丽。
- 白足僧:指穿着白色袜子的僧人。
- 短褐:短袍。
- 露两胫:露出小腿。
- 金布:黄金铺就的地面。
- 玉为径:用玉石铺成的小路。
- 娑婆(suō pó):红尘、尘世。
- 绝尘翳:超脱尘世的遮蔽。
- 天眼净:指心灵清净。
- 梵呗(fàn bài):佛教的诵经声。
- 铙与磬(náo yǔ qìng):佛教用的打击乐器。
- 逮:直至、一直到。
- 昏暝:黄昏、夜晚。
- 台:指佛台。
- 镜:指明镜,比喻心灵。
- 悟自性:觉悟自己的本性。
- 毗耶翁(pí yē wēng):佛教中的慈悲菩萨。
- 跏趺(jiā fū):打坐的姿势。
翻译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我偶然来到一位尊者的住处。 这里的规矩和法度非常美好,但却已经不再庄严壮丽。 世间的烦恼和痛苦已经侵袭,不再有昔日的光彩。 只剩下一位穿着白袜子、穿着短袍露出小腿的僧人。 我在大雪中,独自站立,心情愉悦。 很难找到黄金铺就的地面,却惊讶地看到用玉石铺成的小路。 超脱尘世的遮蔽,仿佛得到了清净的心灵。 冷冷的佛教诵经声,和细微的打击乐器声,充满了空灵之感。 心情愉悦地忘却了归途,留宿直至黄昏夜晚。 这时才明白,向上的机缘,不需要佛台也不需要明镜。 徒劳地说辞,奇妙之处在于觉悟自己的本性。 世间没有慈悲菩萨,谁来拯救众生的痛苦呢? 愿意说出投向空门,打坐修禅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雪中偶然来到一位高僧的住处,感受到世间烦恼和痛苦的侵袭,但在僧人身上找到了一丝清净和超脱尘世的感觉。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通过对比世俗与超脱、烦恼与清净的对立,表达了对内心觉悟和追求解脱的向往。整体氛围清幽,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心灵境界的探索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