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兰溪曾令公招饮金兰书院夜复移席山楼

强出青山逐世尘,登临有地即逡巡。 何期浮海逢关尹,却喜通家是故人。 濲水云霞延落照,兰溪花柳逗馀春。 当筵未可轻相负,更醉山楼明月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过兰溪:经过兰溪
  • 曾令公:曾经的令公(指古代官员名)
  • 招饮:邀请饮酒
  • 金兰书院:金兰书院(地名)
  • 逡巡(qūn xún):犹豫不决
  • 浮海:漂泊在海上
  • 关尹:关中的官员
  • 通家:相识的家人
  • 濲水:清澈的水
  • 逗馀春:留连春天的美好时光
  • 当筵:在宴席上
  • 山楼:山上的楼阁

翻译

曾经的令公邀请我经过兰溪,一起在金兰书院夜晚喝酒,再移席到山上的楼阁。勉强离开青山,追随世俗的尘埃,登上楼阁时,心中犹豫不决。没想到在漂泊的海上,竟然遇到了关中的官员,更让人高兴的是,发现他竟是我熟识的家人。清澈的水面上倒映着云霞和夕阳余晖,兰溪的花草树木勾勒出春天的美好景色。在宴席上,我们还不能轻易相互负担,更加陶醉在山楼上明亮的月光之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曾令公在金兰书院夜晚饮酒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喜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抒情的语言,表达了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整体氛围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 1245篇诗文